-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往事依依2
《往事依依》第一课时
(主备人:沈宝阳)
教学目标: ??? 1、摘录文章精彩语句,积累语言。 ??? 2、使学生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增长知识,陶冶心境,丰富情感,提高修养。 ???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2、学习本文有感而发、由事入理、抒发感悟的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英国湖畔派诗人华滋华斯说过:从一个人的童年可以看到他的成年。而时光飞逝,岁月如歌,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它是一首醉人的诗,还是一段飞扬的心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于漪老师的童年生活吧!一起来欣赏她的一篇她的优美散文——《往事依依》
2、作者简介 于漪 江苏镇江人,1929年生,现年75岁。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全国中语会阅读研究中心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 3、解题:“往事依依”,“依依”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作者深情地追溯了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心底涌动着一股热流。
二、自主探究: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可讨论)
2、这篇文章表达了于漪老师怎样的感情?
3、于漪老师之所以成为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与她的童年生活有关吗?
(二)品味欣赏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哪一段呢?哪一段最精彩呢?
(欣赏第二段 )
1、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哪些词句写到呢?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梁山泊的自然风光呢?这段中哪些词语用的好,好在哪里?
3、你还能说出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呢?
(欣赏第四段)
1、于漪老师为什么要引用这么多《千家诗》的诗句?表达了老师怎样的感情?
2、你还能说出哪些有关四季的诗词?
(欣赏第五段)
1、比较一下两位对于漪老师有着深刻影响的老师有什么异同?
2、欣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教师简介 [创作背景]北固亭在镇江北固山头,下临长江,形势险峻。作者晚年任镇江知府时,登北固山,感慨历史的兴衰,因写此词。诗人登北固亭极目远眺,只见滚滚长江,却难见中原故国,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端。他从京口曾是三国东吴都城,想到当年孙权仅十九岁便统帅万军坐镇东南,多次战胜强敌的英雄业绩,对比眼前只图苟安的南宋小朝廷的昏庸无能,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南乡子》。黄自选用这首著名的辛词,显然也有寄托爱国情怀的意思。 全班模仿跟读,抽查效果。 3、田汉的《南归》 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这首诗抒发的感情:孤独、惆怅、感伤的感情。
4、老师有感情的朗读使于漪老师受到怎样的启发?
(三)领会主旨
1、老师讲了什么话让于漪老师铭刻在心?2、设想一下:于漪老师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她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三、展评析疑:
1、先小组合作交流
2、班级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四、:归纳拓展:
创设情境:通过刚才的品味、朗读,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能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关系?(提示:结合自己想一想,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电影。)
五、检测小结:
我希望大家做人就要做像于老师这样的人,从小热爱自然,热爱读书,热爱文学,把握现在,创造明天,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但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能一如既往地与我一起走进语文,体味语文的独特魅力。希望20年后的你们回忆起今天的依依往事时,依然会热爱语文。
补充积累 :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进语文,激情点击,心领神会,共同欣赏这无边春色。 ———于漪
《往事依依》第二课时教案
(主备人:沈宝阳)
教学目标: ? 1、摘录文章精彩语句,积累语言。 ??? 2、使学生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增长知识,陶冶心境,丰富情感,提高修养。 ???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