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的疾病分析解读.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表现与诊断 1、外伤史 2、症状与体征: (1)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患肢短缩或成角畸形,异常活动。 (3)局部压痛明显,易触及骨折端。 (4)若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可出现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感觉运动障碍、足趾不能背屈、足下垂等。 (5)如合并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则出现患肢缺血性疼痛,呈进行性加重,皮肤肿胀明显,常起水泡,肌腹处明显压痛,足背动脉、腔后动脉搏动减弱或触摸不到,肢体末端感觉减退甚至丧失,肌力减弱,如治疗不及时,则出现肢体痉挛畸形及神经干损伤之体征。 3、X线检查。 治疗 ㈠治疗原则: 恢复小腿的长度和负重功能,重点处理胫骨骨折的对位对线。 ㈡治疗方法 ⒈无移位骨折只需夹板、石膏固定即可。 ⒉有移位的稳定性骨折,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固定;不稳定骨折,还应加用跟骨牵引。 ⒊开放性骨折要彻底清创,消灭创口,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来处理。 ⒋合并筋膜间隙综合症者应切开筋膜,彻底减压。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1 饮食护理 向患者宣教加强营养的重要性,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加食欲。术前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 体位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保持外固定松紧适度,防止因伤后肢体肿胀使外固定过紧,造成压迫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3 石膏固定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肢的疼痛程度,有无麻木感,石膏固定24小时内要经常检查足趾的背伸和跖屈情况,以判断腓总神经是否受压。只要怀疑神经受压,就应立即刨开石膏减压。 4 小夹板固定的护理 随时查看小夹板的松紧度及肢体有无麻木,疼痛等。严防局部压疮,肢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5 牵引的护理 (1)始终保持有效牵引 (2)做好患肢的护理 每天用温水擦洗2次,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 (3)有皮肤和软组织损伤者,保持创面的无菌和敷料的清洁干燥,对肿胀严重者,用25%的硫酸镁湿敷。 6.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⑴警惕小腿骨筋膜室综合症 重点要观察5p征。 ⑵神经损伤 ⑶关节僵硬 功能锻炼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措施。 出院指导 生活规律,心情愉快,睡眠充足 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忌刺激食物 继续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检查其背伸和趾屈情况,以判断腓总神经是否受压。让病人了解神经受压只需1小时即可造成麻痹,但及时解除压迫即可恢复,压迫6~12小时就可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害。 避免感冒、烟酒 出院后1个月复查X线片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胫腓骨骨折的疾病分析 骨四 戴燕燕 概念 指自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上部位发生的骨折由于胫骨前方仅有皮肤覆盖容易发生开放性骨折 解剖 胫骨是小腿部支撑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主要供小腿肌肉附着,承担约1/6体重,两者通过上下胫腓关节和骨间膜成一体。 胫骨正面及侧面 骨折好发部位 上1/3 中1/3 下1/3 病因 直接暴力:如打击、撞击、车轮碾压等。 间接暴力:如从高处跌下,强烈扭转或滑倒。 分类及治疗 稳定性骨折:复位后行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 不稳性骨折 行骨牵引或手术重定内固定 或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 开放性骨折 特点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 无移位骨折或有移位的稳定性骨折 不稳定骨折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胫骨髓内钉) 闭合性骨折 (钢板、螺钉) 骨筋膜室综合症 概念: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形成机制: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 →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 →形成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 根据缺血的不同程度 而导致 濒临缺血性肌挛缩 缺血性肌挛缩 坏疽 骨筋膜室综合症 临床表现 :可记成5个“P”字 由疼痛(pain)转为无痛 苍白(pallor)或发绀、大理石花纹等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麻痹(paralysis) 无脉(pulselessness) 骨筋膜室综合症 骨筋膜室综合征一经确诊,应立即切开筋膜减压。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唯一有效方法。 局部切开减压后,血循环获得改善,大量坏死组织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应积极防治失水、酸中毒、高血钾症、肾衰竭、心律不齐、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行截肢术以抢救生命。 术后护理 麻醉后护理 术后应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观察有无神经功能障及伤口渗血情况,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伤口疼痛时可适当用止痛剂。 饮食护理 5 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