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教学幻灯.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代建筑遗构(3)--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 辽代建筑遗构(4)--山西大同善化寺大殿 (三)、金代 (1115-1234年) 1、时代背景 没有独立的文化体系,继承宋代的风格。 2、建筑遗构: (1)山西朔县崇福寺弥陀殿 (2)山西大同华严上寺大殿 (3)山西大同善化寺山门 (4)山西应县净土寺 (5)金中都 金代建筑遗构 山西应县净土寺--天宫楼阁 (四)、南宋 1、时代背景 都城--临安(今杭州) 陪都--平江府(今苏州) 2、建筑特色: (1)园林:私家园林 (2) 平江府图 第五节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一、元代(1279-1368年) 1、元大都 2、建筑技术 减柱造 3、喇嘛教建筑: 北京妙应寺白塔:阿尼哥(尼泊尔工匠) 4、建筑遗址: (1)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代表) (2)山西洪赵县广胜下寺大殿(减柱造) 北京妙应寺白塔 山西芮城永乐宫 二、明代(1368-1644年) 1、时代背景 2、建筑特点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 砖拱技术发达,无梁殿的出现(南京灵谷寺无梁殿,明中叶) 长城 硬山建筑的应用 (2)琉璃的大量使用,琉璃瓦的质量提高,运用更为广泛。 (3)木构架注重整体性,斗拱趋简单,注重梁柱接合。 (4)建筑群布局更为成熟; (5)私家园林兴盛 《园冶》计成 《营造正式》(明代中叶江浙民间做法) (6)官式建筑日趋定型化 园冶·相 地 ??? 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旧园妙於翻造,自然古木繁花。如方如圆,似偏似曲;如长弯而环璧,似偏阔以铺云。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临溪越地,虚阁堪支;来巷借天,浮廊可度。倘嵌他人之胜,有一线相通,非为间绝,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馋几分消息;可以招呼,收春无尽。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叠围墙,居山可拟。多年树木,碍筑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斫数桠不妨封顶。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三、清代(1644-1911年) 1、时代背景 2、建筑特色: (1)藏传佛教兴盛 布达拉宫与承德外八庙 (2)文庙兴盛 (3)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工部工程做法》、样式雷 (4)住宅类型多样; (5)建筑技术的创新; (6)园林兴盛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承德外八庙 清代皇家园林 清代皇家园林 清代私家园林 岭南园林:番禹余荫山房 北方园林:潍坊十笏园 江南园林:苏州、无锡、扬州 苏州网师园 小结:中国建筑文化特色: 1、延续性强,没有断代; 2、建筑发展史中的三次高潮: (1)秦汉时期:楚文化与华夏文化的交融 (2)隋唐时期:佛文化与汉族本土文化 少数民族与汉族本土文化 域外文化与汉族本土文化 (3)明代中叶:西方基督教文化传入, 自然科学传入中国 时代风格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材料和结构长时期变化不大,所以形成不同时代风格的主要因素是审美倾向的差异;同时,由于古代社会各民族、地区间有很强的封闭性,一旦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或各地区民族间的文化发生了急剧的交融,也会促使艺术风格发生变化。 根据这两点,可以将商周以后的建筑艺术分为三种典型的时代风格: (1)秦汉风格 秦统一全国,将各国文化集中于关中,汉继承秦文化,全国建筑风格趋于统一。代表秦汉风格的主要是都城、宫室、陵墓和礼制建筑。 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浓重的艺术风格。 (2)隋唐风格 秦汉以来传统的理性精神中糅入了佛教的和西域的异国风味,以及南北朝以来的浪漫情调,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格。 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阔舒展,空间尺度很大;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采,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 (3)明清风格 盛清建筑继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调,按照建筑艺术特有的规律,终于最后形成了中国建筑艺术成熟的典

文档评论(0)

duyingji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