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3 单位二手房交易税费汇总 营业税:以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计征,税率:5%; 城建税:按实缴营业税的7%; 城镇教育费附加:按实缴营业税的3%; 地方教育费附加:按实缴营业税的2%; 印花税:转让价格的0.05%; 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额为依据,累进制,30%-60%的增值税率 契税:自治区减免 非房地产开发公司转让二手房所涉及税费包括: 三、房产交易税务筹划 3.1 个人二手房交易避税方法及风险 出发点:个人住房满5年,免营业税及附加 5.6% 避税方法:先签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房屋售价,买主付给房主租金抵扣房款。 双方约定,等房子满5年再去办理过户手续,以此规避税费。 专家评论:潜在风险很大。房屋系不动产,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为登记,不动产买卖,仅有当事人双方达成的协议,尚不能发生法律效力,只有在相关房屋登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过户手续后,不动产买卖合同才发生法律效力。 以先签合 同后过户的方式转让房产,在合同期间,当房价波动较大时,房主可随时毁约,宁可赔偿违约金也不卖,买方则只能重新选择房源,这对买方来说是一个时间和金钱上的损失。 策略一:先签合同后过户即“以租代售” 3.1 个人二手房交易避税方法及风险 出发点: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的计税基数大小影响税金 避税方法:双份合同,价格较低者用于交税和过户 专家评论:此种方法最为常见,但买房人再次将房子转让时,将面临问题:由于买入价低,再次卖出和买入价之间的差额就会比较大,再次缴税时也会相应多缴;买方如果动起歪脑筋,坚持以合同价为据,剩下的差价不予给付,也会产生纠纷。将来监管会很严格,如北京。 策略二:阴阳合同 3.1 个人二手房交易避税方法及风险 出发点:个人住房满5年,免营业税及附加 避税方法:买卖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后,暂不过户,签订一份抵押或典当合同,将房屋抵押 (典当)给买家,并办理抵押登记,没有买家同意卖家无权再次处置;5年期到后,再办理过户手续。 专家评论:无法办理按揭,只能一次性付款。 策略三:抵押典当 3.1 个人二手房交易避税方法及风险 出发点: 赠与行为是一种民事行为,没有发生市场化交易, 一般只收取部分手续费用。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将房屋赠与他人,受赠方须按 4%的税率纳契税,赠与方和受赠方须 各缴纳0.05%的印花税,单位赠与房屋须缴 5.55%的营业税及附加税,个人赠与不须缴纳。 避税方法:签订赠与合同后公证。 专家评论:最大的风险是业主在“交易”之后,有可能收不到房款。因为“买方”(受赠方)有可能以房产是无偿赠与为由抵赖而拒付房款。同时,银行也会认定受赠方不需要付出任何金钱,因此不能办理按揭贷款业务的。 策略四:假赠与真买卖 3.1 个人二手房交易避税方法及风险 出发点: 个人转让自主并家庭唯一一套住房,营业税减免。 避税方法:离婚交易完成复婚。 专家评论:不复婚,夫妻共同财产纠纷。 策略五:假离婚 3.1 个人二手房交易避税方法及风险 出发点:个人住房满5年,免营业税及附加。 避税方法:签订交易合同后,不过户,办理合同公证,5年期满后再过户。 专家评论:由于房屋的权属问题仅仅是公证,卖家可以凭产权证悄悄进行抵押。如果卖方挂失房本,最多半年,又可以出新房本了,对买方没有保证。买卖双方一旦发生纠纷,房产证是房屋所有权的第一证据,而购房合同属于次要证据。此间房产证仍属卖方,买主可能吃大亏。 策略六:先公证后过户 3.2 企业二手房交易避税方法 股权转让方式 资产作价出资方式 个人房产交易避税方式部分 -The End- 谢谢各位 拉萨市房地产交易市场 * 房产交易税费及税务策划 西藏产权交易中心 拉萨房地产交易市场专业阶段系列培训四: 目 录 一、税收基础知识 二、房产交易税费与核算算 三、房产交易税务策划 四、土地交易税费及避税策略 第一节 税收基础知识 第一节 税收基础知识 税收是国家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 第一节 税收基础知识 1.1 分税制改革 第一节 税收基础知识 1.1 分税制改革 1993年7 月23日,朱镕基来到全国财政、税务工作会议,对所有参加会议的人员说:“ 在现行体制下,中央财政十分困难,现在不改革,中央财政的日子过不下去了。目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不到40% ,但中央支出却占50% 多,收支明显有差额,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