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在正常状态下形成的岩层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分布的?岩层的新老关系有什么特点? 2.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水平挤压力的作用时,岩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案:(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 中间地层老,两翼地层新 块状 (2)绘图略(注意内侧箭头向上,外侧箭头向下)。 (3)A、C (4)① 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答案:(1)背斜 该处地层显示为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2)该处的褶曲类型为背斜,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在谷地易积水成河。 (3)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原因是乙村到甲村之间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公路的坡度。 滇藏公路 3.山地对交通线网密度的影响 山地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其他地区密度比较低。 【师生互动】我国进藏铁路为什么首选青藏线? 【拓展延伸】进藏铁路有川藏线、滇藏线、甘藏线和青藏线四个方案,决策部门最终确定首先建设青藏铁路,其原因如下: (1)青藏铁路建设里程最短,且青藏线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的建成和运营为青藏铁路新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2)青藏线投资少,由于青藏线的里程短、地形缓、桥梁隧道少等特点,投资为四条进藏线路中最少的一条。 (3)青藏线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最小,工程技术难度已基本解决。 (4)建成后不会因地质因素造成的崩塌、泥石流、滑坡、地热等使运营中断,建成后基本能够做到常年通车运营。 (5)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民族经济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也是国家首选青藏铁路的重要因素。 【对点演练】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活动,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对此 设计了以下问题,请你回答: (1)图中a~b和c~d是同级公路,影响其 修建的主要经济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计划修建a镇到b镇的公路,① 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请选择合适的方案, 并说明理由。 (3)修建b镇到d市的公路为什么不走直线,却绕道c镇? 造价(建设成本) ②线路。 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 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示意图的判读 【典例】(2010·重庆文综)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2)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 ) A.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思路如下: 【答案】(1)D (2)C 1.(2012·潍坊模拟)下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 【解析】选A。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松散,易被侵蚀成谷地。 2.读我国某风景区示意图,判断影响公路呈“之”字状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势起伏大 B.沿线多地质灾害 C.降低成本 D.连接景区景点 【解析】选A。由图可知,该景区地势起伏较大,为了减小公路的坡度,公路沿等高线呈“之”字状弯曲。 (2012·深圳模拟)下图为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水循环中( ) A.①环节是水汽输送,中纬西风是其主要动力 B.②环节是降水,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③环节是地表径流,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D.④环节蒸发的水汽,大部分被输送到陆地上空 4.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向斜成山,主要由外力堆积作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山,主要由内力作用挤压形成 C.丙处为火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D.丁处为海沟,由板块张裂而形成 【解析】3选C,4选B。第3题,从图中信息可知③是地表径流,因为该地位于亚洲东岸,属于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第4题,甲处是向斜成山,主要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乙处为背斜成山,主要由内力作用挤压形成。丙处为火山,位于板块消亡边界。丁处为海沟,由板块碰撞而形成。 (2011·浙江文综改编)读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与岩石类型是( ) A.背斜 沉积岩 B.向斜 沉积岩 C.背斜 岩浆岩 D.向斜 岩浆岩 6.下列地貌与乙处成因相同的是(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渭河谷地 D.华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病种付费DRGs的PPT大纲.pptx VIP
- 中式面点工艺与实训钟志惠模块二面点基础单元一面点原料.pptx VIP
- 甲流护理查房.pptx VIP
-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ppt VIP
- 预防血管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pdf VIP
- 2024年11月30日中央机关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99%完整).doc
-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pdf VIP
- 实验活动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特点.pdf VIP
- 2024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引进高学历人才30人历年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docx
- 工商管理个人简历表格下载.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