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16.“灌水”和“潜水” 教案之课堂互动 (粤教选修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
16、“灌水”和“潜水”课堂互动
1.网络用语
师:偶=我、粉=很、表=不要、酱紫=这样子、木油=没有、稀饭=喜欢、粉丝=FANS、葱白=崇拜、银=人。网虫喜欢简约,因此诞生了许多简写的符号:GG、MM、DD、JJ分别是哥哥、妹妹、弟弟和姐姐的汉语拼音头字母简写相称,这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虚拟数字网络平添了一份温馨和亲昵。BB在网络中表示“再见”,是英文单词BYE-BYE的简写,QQ是你去CALL我吧,PMP则指拍马屁,NQS是MM们常用的嗔怪语言,即“你去死”。网民打招呼的时候,说“我来了”“我要去吃饭了”,如今已简化为“来乐”“饭乐”。“楼上”“楼下”是BBS上常使用的词汇,用以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而“隔壁”则是指属于一个网站的不同主题的BBS。“灌水”是指大量上贴0字节到50字节以内的帖子,“造砖”指上贴者比较用心写的东西。数字在网络中的作用非同小可。687的意思是“对不起”,7456意思是“气死我了”,886是他要跟你再见(拜拜了),286是运算速度最慢的处理器,意思是说你是“笨蛋”,555555其意义是“表示痛苦不堪,泪流满面。”
生:网络用语的妙趣网络的虚拟性,给人们带来很多的自由,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网络由于它特殊的载体和现实的虚拟性,使得网络用语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例如: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MM=妹妹;r=are;“恐龙”=女性网民;“青蛙”=男性网民(不过这两项好像都是不太好的称呼)等等。
2.网络用语的不良影响
师:“最近很郁闷的说”“表老是PMP啊,这可是RPWT”……近日,中学校园中,一种新奇的语言符号逐渐在学生们的口头和笔头传播开来,句中意义不仅让笔者感到困惑,老师们也连呼“看不懂”。对此,有关专家呼吁,应该引导中学生用语规范化。
曾几何时,“……的说”成为学生们常用的一种句式,甚至在作文和日记中频繁出现。一位老师说,一次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一句“他今天卧病在床的说”,简直哭笑不得,因为从语法上来讲,这样的句子是完全错误的。
生:据了解,此类词语大多来自网络,与常规语言相比,新奇、简洁、有幽默感是这些网络语言的特点,也是吸引广大中学生的主要原因。一位重点中学学生说,书本上的词汇接触多了,总觉得枯燥,这些新词汇的出现带来了新鲜感,同时,大家都在用,也就习惯了。
师:专家们对此非常忧虑:“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对规范的现代汉语形成冲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晁继周这样分析。“青少年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阶段,对他们来说,正确的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在网络世界里乱用惯了,就有可能把那些不合规范的词语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对语言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师:除了语言学家,就连普通的网民也对此表示了忧虑。一位网友在题为《网络语言将破坏汉语的纯洁》的文章中写道:“当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的时候,我真担心汉语的纯洁性将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将从小生活在网络中,他们也许将不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标准汉语!”
生: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生汪磊对网络语言问题作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通过数据统计,他发现了网络语言的弊病:网络交际中的确存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现象,比如在汉语词后面加上了英语时态形式,如“关注ing”“期待ing”等,而且网络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污言秽语。汪磊指出:“一些人将网络上运用的词汇扩大到日常生活中来,出现了与汉语语言形式不相符的字母、数字、符号和时态变化。这些语言如果太多地进入日常生活,肯定会对语言的表现形式产生影响。”
师:如果文件、法律文书和教科书使用一部分人懂得、一部分人不懂的词语,不要发生混乱吗?例如“fans”,在英文里是个规范词,到当代中国成了“粉丝”,若再写到正式文件里,到底是吃的东西、还是用的东西啊?只在网络上用的词,应当另出一本字典。现在,有人写文章,很喜欢故意用些很多人看不懂的“网络词汇”,还洋洋得意,以为这样自己就有了“文化”,大概还可以让我们这些人惭愧自己没有文化。例如“PK”一词,已经在电视报刊上用得很广泛了,但我一直不知道它是哪两个英文单词,因此也不知到底是什么意思。最糟糕的是,字典上也查不到。一个社会如果字典也没有用了,那还有文化可言吗?但现在,连电视台都不加任何注解的、大量使用这些莫名其妙的词汇,什么粉丝、玉米、钢丝,真不知是吃的还是用的。这样写的结果,就是大量读者不读它了。现在就是通讯稿中,也有人用些稀奇古怪的词,不作任何解释。我想,如果真想推广一些网络用语,也应当做出解释,才有可能推广。记得80年代初,曾经有不少中国人就喜欢写些别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英语: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英语第二册Unit 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精品教案(人教新版).doc
- 英语: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英语第二册Unit 15 (Destinations)精品教案(人教新版).doc
- 英语: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英语第二册Unit 12 (Fact and fantasy)精品教案(人教新版).doc
- 英语: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英语第二册Unit 17 (Disabilities)精品教案(人教新版).doc
- 英语: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英语第二册Unit 13 (The water planet)精品教案(人教新版).doc
- 英语: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英语第二册Unit 19 (The Merchant of Venice)精品教案(人教新版).doc
- 英语: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英语第二册Unit 18 (Inventions)精品教案(人教新版).doc
- 英语: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英语第二册Unit 20 (Archaeology)精品教案(人教新版).doc
- 英语: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英语第二册Unit 4(A Garden Of Poems)精品教案(人教新版).doc
- 英语:2010届高三一轮复习英语第二册Unit 3(Art and architecture)精品教案(人教新版).doc
- 语文:16.不学诗无以言 教案之课堂互动(粤教选修论语选读).doc
- 语文:16.子刘子自传 教案之课堂互动(粤教选修传记选读).doc
- 语文:18.谭嗣同传教案之课堂互动(粤教选修传记选读).doc
- 语文:2.1《说数》教案3(粤教必修三).doc
- 语文:2.1《柳永词两首》教案(新人教必修4).doc
- 语文:2.1单元测试(鲁人版必修二).doc
- 语文:2.2.1《指南录后序》教案(苏教版必修3).doc
- 语文:2.2《奇妙的超低温世界》同步测试2(粤教版必修3).doc
- 语文:2.1雪莱《西风颂》教案(新人教版07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doc
- 语文:2.2单元测试(鲁人版必修二).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