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及中暑教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高温作业及中暑 Work in A Hot Environment And Heat Stroke 求真 求精 求新 * 1、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气温 气湿 气流 气压 热辐射 * 1).气温(The atomospheric temperature) 气温是指空气被加热的程度,常用摄氏(Centigrade)或华氏(Fahrenheit) 。 t℃=(t°F-32)×5/9 t°F= t℃ ×1.8+32 适宜的温度:夏季 24-28℃ 冬季 19-22℃ * 2).气湿(Humidity) 指加入到空气中水蒸气的量,以相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水蒸气量(%)= 实际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量×100 80%为高气湿 30%为低气湿 * 3).气流(air flow, m/s) 形成气流的原因:温差 风压 生产环境中的气流 动力来自于外界风力和 厂房中的热源。 * 4).热辐射(heat radiation) 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和一部分可视线而言。 太阳 各种熔炉 生产环境 开放的火焰 熔化的金属等 红外线不直接加热空气,但可使周围物体加热。 * 2、高温作业定义 高温作业(heat stress):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WBGT指数(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数。单位为℃。 * 3、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型) 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 人体受到对流热和辐射热的作用。 只作用于体表但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 除作用于体表外,还可作用于深部组织对人体加热的作用更大更快。 * 接触作业: 冶金工业:炼焦、炼铁、轧钢车间; 机械制造: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 炉窑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 锅炉间:火力发电厂、轮船。 * 炉前工 机械制造 * 陶瓷工业的烧成车间 锅炉工 * 2).高温、高湿作业(湿热型) 特点:高气温、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 接触作业: 液体加热或蒸煮:印染、缫丝、造纸 潮湿的深矿井: 食品加工:屠宰、肉食加工 * 高温矿井 印染厂 缫丝车间 这些都是高温高、高湿作业 * 3).夏季露天作业 特点:受太阳的直接辐射以及加热地面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形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 接触机会: 农田作业 建筑业 搬运业 军事训练 * 夏季抗洪抢险 夏季军事操练 * 中暑(heat stroke)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 heat-induced illness)。 4、高温作业所致疾病 * 1).中暑致病因素: 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 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 诱发因素: 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 尚未产生热适应都易诱发中暑。 * 2).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 热射病(heat stroke) 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热痉挛(heat cramp) 由于高温过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其临床特点是骨骼肌突然痉挛,并伴有收缩痛。痉挛以腓肠肌等四肢肌肉和腹肌为多见。痉挛发作多对称性,自行缓解,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 热衰竭(heat exhaustion) 发病机制不明确。多数认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导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发病一般迅速,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 1).中暑的诊断原则 高温作业人员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