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态学)应用生态学.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工程 马世骏(1984)认为,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生态工程是考虑生态系统自我设计特点,是有利于人为和自然两者的设计; 环境工程是利用一系列科学原理去净化或防治环境污染。 第七章 参考文献(略) 第七章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 生物多样性 2.?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生态危机 4.?生态赤字 第七章 思考题(结课考核作业,第3和6题,任选一) 二、问答题 1.?试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全球气候变化可能难世界农业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3.目前我国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哪些?试作一概括说明。√ 4.?试述温室效应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5.何谓生物多样性,可在哪些个层次上加以研究,各有何特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哪些方面?√ 6.经济建设中有哪些生态学原理,试就其中2 个生态学原理说明其应用及意义。* 遗传多样性 指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间和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其测度包括三个方面,即染色体多态性、蛋白质多态性和DNA多态性。 物种多样性 指物种水平的多样性,即一个地区内物种的多样化,主要是从分类学、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角度对一定区域内物种的状况进行研究。 生态系统多样性 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生态多样性指数可分为: α多性指数 β多样性指数 γ多样性指数 景观多样性 指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或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为人类提供了基本食物、纤维、药物和燃料和建材等 间接价值:表现在生态系统的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能量固定; 调节气候; 调节水文; 保护土壤; 贮存必须的营养元素,促进元素循环; 维持进化过程; 对污染物质吸收和分解作用; 娱乐-美学、社会文化、教育、精神及历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世界上的物种估计有500万到3000万种,已定名的为140-170万种。中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这之一,中国的物种数约占世界物种总数的10%。中国的特有种十分丰富,以维管植物、哺乳类和鸟类计算,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亚洲第二。 生物多样性的受威胁现状:Schopf认为生物物种的寿命是20万年,地球上有4000种哺乳动物,如果以4000个哺乳动物种作为平衡点,那么每50年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二十世纪内,每年灭绝0.27种哺乳动物,每4年有一个物种。灭绝速率为自然灭绝的近13倍。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有: 栖息地丧失和片断化; 掠夺式的过度利用; 环境污染; 工业化的农业和林业; 外来种的引入; 全球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对策 保护公约和立法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迁地保护 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生物多样性的监测 保护公约 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1992年6月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地球最高级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位,152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5月22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 保育对策应该包括全球、国家、地区和地方的一系列不同层次。 国际对策保护全球受威胁生态系统,由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牵头。成功的措施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以及南极协议(Antarctic Treaty,1992)。 国家对策由政府组织安排和通过立法执行,如保护区的建立。 生物资源管理 有益生物种群的产量 有害生物的防治与管理 有益生物种群的产量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 dN/dt = rN(K-N)K 当N=K/2时, dN/dt 最大, d(K/2)/dt = rK/4 Graham(1935)认为: 在渔业生产中,dN/dt可以看成是可供捕捞而不影响资源种群大小的“剩余生产”。要使种群维持最大的产量(MSY) ,就应该使资源种群保持在N =K/2的水平。此时, MSY = rK/4。 最大持续生产量在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 K/2 K/2 B A b a N K N dN/dt MSY MSY dN/dt ● ● ● ● NMSY ● ● ● ● 最大持续生产量的生产实践意义 假如一个未受人类利用的资源种群数量是稳定的,那么在按最大持续产量的策略进行捕猎前,首先要将种群的数量降低,降低以后才能使种群增长率提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