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和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8、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9、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10、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12、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1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3、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4、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5、60年代,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6、6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也方兴未艾。
7、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8、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7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1-15岁);青年期(14-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4、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5、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说课稿.doc
- “寻找革命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主题班会.ppt
- “野菜佳肴”身边来实践活动报告.doc
- “一带一路”与广西“双核驱动”发展战略【96分】.doc
- “用细节展示修养,让文明成为习惯”小组活动策划书.doc
- “智慧轮中轮”使用指南.ppt
- “中石化海龙杯”重庆市第三届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答案全.docx
- ”数学领域“指南学习.ppt
- 《 光合作用》.ppt
- 《 自动控制原理 》典型考试试题.doc
- 2016年6月三级b试卷及答案.docx
- 基于循环农业的2025年生态渔业循环养殖模式创新与推广研究报告.docx
- 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参考答案.docx
- 幼儿园燃气安全主题课件.pptx
- 2016年6月b级真题试卷及答案.docx
- 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汇编.docx
- 唐山港陆钢铁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含答案.docx
- 唐山松汀钢铁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答案一套.docx
- 虚拟现实(VR)旅游体验市场现状与2025年创新服务模式研究报告.docx
- 开发总包合同协议.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