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 马 迁 背景介绍 战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后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略。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课文故事发生时的战国形势、历史条件 合纵连横:战国时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 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战国后期,秦最强大。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国联合抗秦;连衡是指这些国家中的某些国跟着秦国进攻其他国家。 字 词 遗 肉袒 列观 倨 城邑 睨: (wè i ):(送给) (tǎn):(去衣露体,古时在祭祀 或谢罪时表示恭敬或惶恐 ) (guàn):(观,建筑物的一种。列观,一般的宫殿,本文指章台) (jù ):(傲慢 ) (yì)(城镇) (n ì)(斜视) 镬 渑 缶 怿 驽 刎颈 (huò ):( 古代煮食物的一种大 锅 ) (miǎn):( 古水名,本文中“渑池”为古城名 ) ( fǒu):( 盛酒浆的瓦器,本文指瓦质的打击乐器) 文章思路 思考:本文以写谁为主,写了哪几个故事? 以蔺相如为主、廉颇为宾,全文写了三个故事。 ①第1--2段: 廉蔺简介 ②第3--13段: 完璧归赵 ③第14--16段: 渑池之会 ④第17--21段: 廉蔺交欢 (将相和、负荆请罪) 分析第3段 ? ①概括第3段大意。 (故事缘起)?②本段写赵国君臣议而不决。“求人可使报秦者”为本段关键句,分析这一句话的作用。 (反衬相如一言以决的胆识,为相如出场作铺垫。)? b的写法不好。 ①用b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另外,作者借缪贤之口,让读者初步了解到蔺相如“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这样,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 完璧归赵 开端(3-5): → → → 经过(6-10) : → → 结果(11-13): → 摆在赵国君臣面前的是怎样的难题? 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 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 渑池之会 开端(14段): 欲会渑池→廉蔺之议 经过(15段): 赵王鼓瑟→迫秦击缻→请寿咸阳 结果(16段): 秦未加胜于赵→位居廉颇之右 负荆请罪(将相和) 开端:廉颇恃功 经过:相如不争:称病于朝→引车避匿 礼说舍人:秦廉之比→先国后私 结果: 负荆请罪→刎颈之交 分析文章选材特点。 1、文章写的是合传。两个人物一生事迹很多,在纷繁庞杂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 ? 分析文章选材特点。 (2)作者对于已选材料又是怎样精当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 分析文章选材特点。 一、侧面描写。 如:文章开头简明扼要交代了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地位后,紧接着便将赵国、秦国尖锐的矛盾展示出来。正当君臣为难,矛盾无法解决之时,宦者令缪贤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举荐蔺相如 ,从他的推荐中,可见蔺相如的胆识与智谋,从而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 , 起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二、正面描写。 如直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在正面描写时,有时集中笔力写一个人;有时同时写两个人,通过对照,表现蔺相如;有时用环境气氛烘托,如蔺相如献璧时,秦王“传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显示了秦廷的威严气氛,烘托出蔺相如不为威势所慑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三、对比映衬,相辅相成 文章一开始作者对廉颇与蔺相如在身份、地位上进行强烈的对比:“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宦者令缪贤舍人也”。使二人身份一高一低、一贵一贱,从而造成强烈的反差,紧接下来作者又用赵国君臣对秦国欺诈性的来信“计未定”,来衬托蔺相如的智谋过人;在“完璧归赵”一节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贪婪与欺诈来反衬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在“渑池会”一节中,作者又用秦王的色厉内荏,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