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智能变色程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 能 材 料 Intelligent Materials 主讲: 李 明 田 Email: Tel:62218 第七章 智能变色材料 变色玻璃 光致变色玻璃的组成 7.3 电致变色材料 WO3电致变色过程 电致变色玻璃 特性: 电致变色智能玻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TC——电极材料 FIC——快离子导体 CE—离子贮存层 对于各类具有可逆热致变色性质的化合物,其热致变色原理主要可概括为物质结构的变化、分子内电子转移平衡以及分子间的质子得失这3种机理。 目前对稀土配合物光致变色的研究较少。 光致变色材料在印刷油墨领域的应用范围很广。从印刷电路板到信息产业,从塑料软片到紫外线屏蔽用聚乙烯片,从建筑玻璃窗及汽车窗到纤维制品等 过渡金属离子与多齿配体形成螯合物时,金属离子的d轨道受配体作用分裂成能级较低的T2g轨道和能级较高的Eg轨道,这两种轨道间的能级差△大都落在可见光能级范围内,从而使金属螯合物呈现△的互补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设计出各种颜色的金属有机螯合物,如稀土酞花菁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其结构式如图。 金属有机螯合物 M是镧系金属,当金属为三价时,活泼氢就留在络合物中,分子式可简写为MH(Pc)2,Pc表示二价的(C32H16N8)2-。如 LuH(Pc)2膜的电致变色特征: 导电聚合物 许多共轭聚合物被小分子掺杂后呈现异常高的导电性,掺杂剂种类和掺杂浓度除决定导电性外还支配其颜色变化。 优点:费用低,光学质量好,颜色转换快,循环可逆性好等通常是指一些芳香化合物,如吡咯、噻吩、苯胺、呋喃、咔唑、甘菊环、吲哚等。 由这些单体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合成相应的聚合物薄膜,经过p型掺杂而导电,而无掺杂时是绝缘的,称为还原态,掺杂后称为氧化态,它们在还原态和氧化态之间转化,从而呈现不同的颜色改变 利用电致变色材料特性由基础玻璃和电致变色材料构造的玻璃装置,可通过“电开关”实现对通过光、热的动态调节,也称为智能窗(Smart window) 或敏感窗。 以WO3为电变色层,Li-Polymer为离子导电层和NiO为对电极的电致变色智能窗。 电致变色汽车天窗 电致变色窗 电致变色头盔 ——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智能玻璃 透光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随意调节,多色连续变化; 存储记忆功能; 驱动变色电压低、电源简单、省电; 受环境影响小。 结 构 由普通玻璃及沉积于玻璃上的五层薄膜材料组成,即“玻璃 | TC | EC | FIC | CE | TC |玻璃” 。 GS—玻璃基片 TC—氧化铟锡(ITO)膜制成的透明电极 EC—电致变色膜 FIC—快离子导体隔膜 CE—离子储存层(或对电极EC) 正向直流电压: 离子贮存层中离子被抽出,通过离子导体进入电色层,引起变色层变色,材料的透射率减小——“着色”; 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电致变色层中离子的注入和抽出而使整个智能玻璃发生漂白和着色变化。 反向电压: 电致变色层中离子被抽出后又进入贮存层,整个装置恢复透明原状,材料的可见光透射率增加——“漂白” 。 向EC提供并接受电子,导电材料 要求:高电导率和可见光透过率 材料:半透明金属材料(如50-100?的金膜) 透明导电材料(如ITO膜及含镉的锡酸盐) ITO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一种导电材料 要求: ● 在工作波长范围内(0.35~1.5μm)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大于10 ~ 5 S/m)和电子电阻率(大于1012 Ω?cm),以提高开关响应速度,同时避免产生自放电而造成器件自行变色; ● 漂白状态下,在工作光谱区域具有高的透射率; ● 好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易于成膜。 加快EC与CE之间的碱金属离子传输 又称反向(可逆)电极。 要求:具有透明性、离子插入反应的可逆性及快 的反应速度。 材料:V2O5、TiO2、CeO2等氧化物。 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用另一种电致变色层材料作为离子贮存层(如变色层为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则贮存层可用阳极电致变色材料)。 在外加电压作用下,阴、阳极将会同时着色或漂白,使着色态颜色加深而漂白态透光率更高。 所需电量较小,能耗更低。 因压力而导致化台物颜色变化的一类功能材料称为压致变色材料; 1957年, Alexander Schoonberg,化合物压致变色 研究发现某些化台物的压致变色是由于压力使分子产生顺反异构的平衡而导致颜色变化。 压致变色效应本质上是因压力通过一定方式改变或影响微观结构如压力扰动电子能级、压力产生相变和缺陷、压力产生各种分子结构异构等,从而使化合物电子吸收光谱的位置和形状发生改变,这样就产生了固体化合物颜色变化的表象。 7.4 压致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