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概 论 1.1 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 1.2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要求 1.3 集成电路的分类 1.4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1.1 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 1.1.1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与发展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以下过程: ·1947~1948年公布。 ·1950年, 成功研制出结型晶体管。 ·1952年, 英国皇家雷达研究所第一次提出“集成电路”的设想。 ·1958年, 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双极型晶体管集成电路, 1959年正式公布。 ·1960年, 成功制造了第一块MOS集成电路。 1.1.2 集成电路发展的特点 1. 特点 集成电路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 ·特征尺寸越来越小; ·芯片尺寸越来越大; ·单片上的晶体管数越来越多; ·时钟速度越来越快; ·电源电压越来越低; ·布线层数越来越多; ·输入/输出(I/O)引脚越来越多。 图1 - 1给出各个阶段集成电路产品的照片。 2. 摩尔定律 1960年, 美国Intel公司G.Moore预言集成电路的发展遵循指数规律, 人们称之为“摩尔定律”, 其主要内容如下: (1) 集成电路最小特征尺寸以每三年减小70%的速度下降, 集成度每一年翻一番。 (2) 价格每两年下降一半。 (3) 这种规律在30年内是正确的(从1965年开始)。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摩尔定律的正确性。 表1 - 1给出集成电路特征参数的进展情况。 1982年出现的80286芯片中, 共有13.4万只晶体管, 线宽为1.5 μm。 而到1995年, Pentium Pro(TM)芯片就含有550万只晶体管, 线宽为亚微米级0.6 μm。 目前商业化的芯片的线宽为0.18~0.35 μm。 图1-2 (a)和(b) 分别给出80286和Pentium Pro(TM)的芯片显微照片。 目前, 集成电路将朝着两个方面发展: ·一是在发展微细加工技术的基础上, 开发超高速度、 超高集成度的集成电路芯片。 ·二是利用先进的工艺技术、 设计技术、 封装技术和测试技术发展各种专用集成电路(ASIC), 特别是开发更为复杂的片上系统(SOC), 不断缩短产品上市时限, 产品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 1.2 专用集成电路设计要求 对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的重要要求有: ·设计周期短; ·设计正确率高; ·硅片面积小、 特征尺寸小; ·低功耗、 低电压; ·速度快; ·可测性好; ·价格低。 1.2.1 关于“速度” 用芯片的最大延迟表示芯片的工作速度, 如(1 - 1)式所示, 延迟时间Tpd 为 1.2.2 关于“功耗” 1. 有比电路与无比电路 芯片的功耗与电压、 电流大小有关, 与器件类型、 电路型式也关系密切。 就MOS集成电路而言, 有NMOS电路、 PMOS电路和CMOS电路之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图1 - 3 所示, 图 (a) 为NMOS反相器, 图 (b) 为CMOS反相器。 对NMOS反相器而言, 若输入为“1”, 驱动管V1导通, 负载管V2也导通, 输出电平是两个管子分压的结果, 其分压比取决于驱动管和负载管的宽长比。 这种电路称之为“有比电路”。 有比电路有静态电流流过。 CMOS反相器是一个NMOS和PMOS互补的电路, 当输入为“1”时, NMOS管导通, PMOS管截止, 输出电压为“0”。 而当输入为“0”时, NMOS管截止, PMOS管导通, 输出电压为“1”, 即等于 UDD。 这种截止管等效电阻趋于无穷大, 导通管等效电阻趋于零, 一管导通必有另一管截止, 输出电平不分压( UOH= UDD)的电路称为“无比电路”。 有比电路和无比电路的功耗有很大的不同。 显然, 无比电路的功耗比有比电路小。 2. 功耗 1) 静态功耗 静态功耗指电路停留在一种状态时的功耗。 有比电路的静态功耗为 PdQ =IP×UDD (1 - 2) 无比电路的静态功耗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