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姓名:齐勇 导师:张旭 主要内容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 结束语。 一、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数控机床(Numerical Control Machine Tools)是用数字代码形式的信息(程序指令),控制刀具按给定的工作程序、运动速度和轨迹进行自动加工的机床,简称数控机床。 ?? 数控机床是在机械制造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过程大致如下: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直升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检验用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采用数字脉冲控制机床的设想。 1949年,该公司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始共同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当时的数控装置采用电子管元件。 1959年,数控装置采用了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出现带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 MC Machining Center),使数控装置进入了第二代。 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控装置,不仅体积小,功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了数控机床品种和产量的发展。 60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数控系统(简称 DNC),又称群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 CNC),使数控装置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 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微型计算机数控装置(简称 MNC),这是第五代数控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能进行人机对话式自动编制程序的数控装置;数控装置愈趋小型化,可以直接安装在机床上;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具有自动监控刀具破损和自动检测工件等功能。 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PC+CNC智能数控系统,即以PC机为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在PC机上安装NC软件系统,此种方式系统维护方便,易于实现智能化,网络化制造。 ??? 二、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2.1 体系开放化 2.2 系统软件化 2.3 智能化 2.4 信息网络化 2.5 高速化 2.6 高精度化 2.7 功能复合化 功能复合化后的效果图 2.8 多轴加工化 2.9 绿色化 案例一:森精机NMV8000加工中心 案例二:STUDER S242车磨复合加工机床 三、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 三、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 四、结束语 目前,数控机床的发展日新月异,体系开放化、系统软件化、智能化、信息网络化、高精度化、复合化、多轴加工、绿色化已成为数控机床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主要还是依靠劳动力、价格、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而在产品的技术创新与自主开发方面与国外同行的差距还很大。中国的数控产业不能安于现状,应该抓住机会不断发展,努力发展自己的先进技术,加大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努力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力争早日实现数控机床产品从低端到高端、从初级产品加工到高精尖产品制造的转变,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图 8? NMV8000立式加工中心 NMV8000加工中心绿色化的主要特征如下:1)采用动柱动梁箱中箱结构,移动部件质量轻,减少驱动功率。2)?工作台采用台中台直接驱动方式,提高了传动效率。3)?排屑路径通畅,减少机床热变形。 图 9? S242 车磨复合机床 为了大幅度提高轴类高精度零件的加工效率,Studer公司推出硬车削和磨削复合的机床,可配置左右、正斜砂轮架和转塔刀架,三种横向砂轮架和刀架可有15种配置方案,其中之一如图9所示。 S242车磨复合加工机床绿色化的主要特征如下: 1)?床身采用Granitan S103人造花岗石。 2)?硬车时干切削,不使用冷却液。 3)采用斜床身,排屑路径通畅,切屑不与床身直接接触,保持机床的热稳定性。 3.1 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是提高国产数控机床水平的关键 ??? 国产数控机床缺乏核心技术,从高性能数控系统到关键功能部件基本都依赖进口,即使近几年有些国内制造商艰难地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但其产品的功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