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 论Introduction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中 医 学 概 述 中医学 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 TCM 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 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基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础理论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形 成 条 件 医药知识的长期积累 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儒家——自强不息,仁义精诚(医生修身,医德形成) 道家——顺应自然,返璞归真(中医养生) 兵家——修道保法,谋略多变(中医治则、治法) 自然科学的相互渗透 天文、物候、农学、矿物、冶炼等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先秦、两汉时期(形成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的问世,是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定。 1.《黄帝内经》 成书于东汉之前,非一时一人之作;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各九卷八十一篇。 《内经》注重整体观念; 《内经》构建了藏象经络理论; 《内经》系统地将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等古代哲学思想引入医学领域。 书中许多内容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食道和肠的比例为1:35;现代认为1:37,非常接近。 认识血液循环比英国威廉·哈维(1628年)早1000多年。 2.《难经》 秦越人撰,战国时期的医家,渤海郡人。 以问答形式阐释《内经》精义,讨论了81个医学问题,对脉理的探讨较为精深,尤其提出“独取寸口”。 3.东汉. 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外感病) 《金匮要略》(内伤病) 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理、法、方、药悉备。第一部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专书。 “方书之祖”——载方269首(“经方”) 4.《神农本草经》 成书于汉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托名神农所作。 书中载药365种,根据养生、治病、有毒无毒分为上(120)、中(120)、下(125)三品。 缺点: A.三品分类法分类过于笼统;应用时必须对证。 B.在同一品中,动物、植物、矿物混在一起,往往草、木不辨,虫、石不分; C.上、中、下三品的界限不清,划分标准难以掌握。如瓜蒂是催吐药,应列入下品,却列在上品;龙眼是补养药,应定为上品,却列于中品等等。 药物分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 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 最早提出了药物的配伍理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二)晋、隋、唐时期(充实和系统化时期) 1.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对针灸学进行了首次大总结,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共12卷,128篇,系统论述了经络、腧穴、治疗、禁忌等内容,建立了较完整的针灸理论体系。内容丰富,理论完备,共厘定腧穴349个,确定了这些穴位的名称、部位及取穴法等。 2.晋·王叔和——《脉经》 确立了24部脉象,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把24种脉象分为七表、八里、九道三大类。七表是浮、芤、滑、实、弦、紧、洪七脉;八里即微、沉、缓、涩、迟、伏、濡、弱八脉;九道为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九脉。 推动了“寸口脉诊法”的普及。 3.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重视病源的研究:绦虫病、漆疮、瘿病。 4.唐·孙思邈(药王) 《千金方》——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1)把妇科、儿科从内科中分离出来; (2)方书大全; (3)第一个创立葱管导尿术; (4)提出医生在医德方面的要求,开中医医学伦理学之先河。“大医精诚”,治病应“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三、宋、金、元时期(百家争鸣,突破性进展时期) 1.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因学说”——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伤寒杂病论》:“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GTJ08-2001-2016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ocx VIP
- 污泥( 废水)运输服务方案(技术方案).doc
- 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2025.docx
- 初中英语语法大全.pdf VIP
- 八升九分班考数学试卷.docx VIP
- DB3711_T 165-2025 中小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服务规范.pdf VIP
- DB3711_T 167-2025 夏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 VIP
- 北师大版八升九数学试卷.docx VIP
- 原子结构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沃尔沃-V90 Cross Country-产品使用说明书-2020款 T5 AWD 智尊版-V90CC T5 PZ10GC1-3110819w46V90CC_OMA~Z.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