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明化学计量学Concise Chemometrics Course 化学计量学是数学和统计学、化学及计算机科学三者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化学中很具有魅力和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的新兴分支学科。按照国际化学计量学学会(ICS)的定义:化学计量学是化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设计或选择最优量测程序和实验方法,并通过解析化学量测数据而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 2、化学计量学发展简史 1971年,瑞典化学家Wold S. 在为一项基金项目定名时,从“化学数据分析”、“化学中的计算机”和化学计量学三者中选定后者而正式宣布了化学计量学这们学科的诞生。三年后,他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的Kowalski B. R.教授在美国西雅图成立了国际化学计量学学会。 80年代,化学计量学课程开始进入化学教学大纲,化学计量学期刊问世。90年代后,化学计量学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 3、化学计量学算法和程序 化学计量学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处理数据的诸多算法。根据算法写出具体的计算机程序。理论上说任何高级计算机语言都可以编写计量学程序。如B语言、C语言Fortran语言、Matlab等。 目 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数理统计基础知识、回归分析、多元校正理论、模式识别、最优化方法、人工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等内容。 多元校正理论用于多组分中各组分同时定量分析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药典品种山药和非药典品种(参蓣、山薯、褐苞薯蓣和日本薯蓣)的识别 中药蛇床子分类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人工神经网络是根据神经系统对外界系统的认识过程,模拟生物神经元的某些基本功能,按一定拓扑结构组织起来的信息处理系统。 举例1、阿胶来源的识别驴皮胶、黄牛皮胶、猪皮胶、马骡皮胶、骨胶2、预测庆大霉素的稳态血清峰谷浓度 3、芳基的烯酰哌嗪的抗活性研究 预测稠环芳烃的致癌性。4、临床单一使用地高辛出现心率失常的患者,识别其是属于药源性的还是非药源性的。对于临床联合使用地高辛和乙胺碘呋酮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判断是属于联合所致还是非联合所致。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人工智能在专业领域中表现形式,它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某学科领域的专家们处理专业问题的思维、推理和联想,作出专家水平的判断和决策。 1.质谱分子结构解析专家系统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专家系统3.青霉素发酵过程专家模糊控制系统 数据库Database1.高效液相色谱数据库2.毒物分析查询系统 最优化方法Optimization method1.实验设计的最优化2. 计算过程的最优化 第二章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一、分析测试中的误差1、??系统误差: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有某个或某些恒定的因素按照确定的一个方向起作用所引起的多次测量平均值对真实值的偏差。特点:A . 重复出现 B. 单向性 C. 系统误差的数值基本恒定不变 2、偶然误差:由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特点:A. 不确定性 B. 可抵偿性3、粗差:过失误差。 F统计检验 F计=S大2/ S小2 F理=F(a,n1,n2) 例子:两个实验室分别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钢中的 钛,结果如下: LAB 1:0.470,0.448,0.463,0.449,0.482, 0.452, 0.477, 0.409. LAB2:0.529,0.490,0.489,0.521,0.486,0.502. 问:两个实验室测定值的方差有无显著差异? 解: LAB 1:S1=0.0229 LAB 2:S2=0.0182 F计=1.58 F理=6.85 F计F理 答: 无显著差异 第三章 回归分析 1 Simple variable regression analysis一、?两变量间的关系① 二变量均为非随机变量 函数② 一变量为非随机变量,另一变量为随机 回归 ③ 二变量均为随机 相关 2 多元线性回归 基本原理 在化学中的应用(参见文献) 第四章 多元校正理论 双波长计算分光光度法: 1.1 等吸收点法 1.2 系数倍率法 波长对(λ1、λ2)选择的主要原则:① 越大越好 ②k不宜过大(0.5k<2)③尽量避免在吸收曲线的陡坡处 此时, 与组分II、III的浓度无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