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脊柱和脊髓疾病的 MRI诊断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进才 一、检查方法 成像序列的设置和参数的选择较为关键,它对于MR 图像质量及病变的显示均有直接影响。 常用的脉冲序列为自旋回波(SE)序列,T1、T2加权成像。 T1加权成像,TR一般300-500ms,TE20-30ms。T2加权成像,TR2000-3000ms,TE60-120ms。 1、检查前准备 装有心脏起搏器以及体内有动脉瘤夹者均禁忌做MRI检查。 体内有大的 铁磁性 植入物,最好 免做MRI检查。 急性重度脊髓外伤且带有抢救用仪器设备者,亦不宜做MRI检查。 宫内带有金属避孕环的妇女,做腰骶部MRI检查应暂先取出节育环。 2、成像技术 脊柱、脊髓 MRI检查以矢状面成像 为主,必要时辅以横断面成像和冠状面成像。 常用的成像参数,层厚5-10mm,矩阵256×256。T1加权像显示解剖细节最好。T2加权像显示病变和椎间盘比较敏感。 二、正常MRI表现 MRI能从矢状、冠状及横断面上完整地显示脊髓、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与脊柱的关系 脊椎 椎间盘 椎管 椎管内正常结构 脊 椎 骨皮质在T1、T2加权像上呈镜界清楚、锐利的线状无信号影,松质骨组成椎体的大部分,其信号强度与骨髓骨脂肪组织的含量有关。正常椎体松质骨T1加权像呈均匀、较高信号,T2加权像上呈中等偏低信号。椎基底静脉管横贯于椎体后缘中部,在矢状面像显示清楚。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 正常小关节关节面彼此平行,关节间隙为2.5-4.0mm。前纵韧带上起枕骨下至第1、2骶骨,广泛覆盖于椎体、椎间盘的前面。后纵韧带附着于椎体纤维环的后缘前后纵韧带在T1及T2、加权像上均呈明显低信号,与椎体骨皮质及椎间盘的外纤维环信号相混合。 椎间盘 椎间盘在T1加权像上,一般不能区分髓核和纤维环,椎间盘信号均匀,强度低于椎体。在T2加权像上,髓核和纤维环内侧部呈现高信号,纤维环外侧部呈低信号。 椎 管 (1)颈段椎管 颈段椎管呈近似三角形,矢径短而横径较长。颈椎椎管以C1最宽,C4-6次之。男性椎管稍大于女性。C3-7矢径正常范围为15-17mm。 (2)胸段椎管 胸段椎管大致呈圆形,椎管矢径为18mm左右,其中T4-10矢径,横径稳定,变化较少。 (3)腰段椎管 腰段椎管L1-2多呈卵圆形,L3-4多呈三角形,L5多呈三叶形。腰段椎管可分为中央椎管和侧椎管,前者为硬膜囊占据的部位,后者为神经根通道,各种经根分别经相应的椎间孔穿出。 (4)骶段椎管 骶段椎管上续腰段椎管,下部开口于骶管裂孔。前后藉骶前、后孔与椎管外相通。骶管平均高度为6.7cm。蛛网膜下腔终止于第2骶椎部。 椎管内结构 脊髓及脊神经根 脑脊液信号显著高于脊髓,脊髓呈相对低信号 正常颈、腰段脊神经根在横断面T1加权像易于显示,胸段神经根因较细且走向近于垂直,故难于显示。而对于椎间孔内脊神经,胸、腰段易显示,颈段因脊神经向前下方走行,故稍难显示。 三、先天性畸形 对脊柱先天性畸形的椎管内改变,尤其是脊髓先天性畸形,常需借助MRI才能明确诊断。 1、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 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是脊髓中胚层的先天发育异常,临床症状与畸形程度有关。主要有下腰痛和背部软组织肿块。严重者可出现下肢弛缓性瘫痪以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多为向背侧膨出,可发生于脊椎的任何节段,以腰骶部最为常见,颈椎次之,胸椎较少见。脊膜膨出的特征为脊膜通过脊椎缺损部位向椎管外呈囊袋状膨出。囊壁由蛛网膜、硬脊膜及皮肤构成,囊内充满脊液。脊髓脊膜膨出除有脊膜膨出外,囊内容物还有脊髓和神经根。 MRI表现 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的MRI表现具特征性。矢状面图像上见脊膜向椎管背侧呈囊袋状膨出,囊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同或相近,即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脊髓脊膜膨出除具上述表现外,囊内还可见脊髓和(或)神经根。 2、脊髓纵裂 脊髓纵裂是一种少见畸形,多发病于儿童期,女性稍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为小儿行走较晚,步行困难和跛行等,约70%-80%有局部皮肤异常,如生有毛发、色素沉着及脂肪瘤等。 病 理 病变部位多在胸腰段,其特点是脊髓或马尾呈矢状分裂成两半,中间为骨性、软骨或纤维组织形成的间隔,此隔自椎体后缘贯穿椎管中央向后固定于脊髓背侧 硬膜部。 MRI表现 MRI成像最能显示病变,两条“脊髓”常大小相称,较纵裂以上的正常脊髓细,信号同正常脊髓相近。两“脊髓”外侧可发生神经根,骨性及纤维性间隔显示低信号,若有脂肪组织成分,则信号升高。如两“脊髓”不对称,侧细小者常位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rcwl-9610低成本分体开放式超声波测距芯片.pdf VIP
- (高清版)DB33∕T 2110.5-2018 实验动物 长爪沙鼠 第5部分:配合饲料营养成分.pdf VIP
- 大学物理(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青岛科技大学.docx VIP
- 《个人所得税培训》课件.ppt VIP
-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内审表(2011).docx VIP
- 价值流分析.ppt.ppt VIP
-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夺冠系列).docx VIP
- 一种SGH换热器以及垃圾发电系统.pdf VIP
- 考研英语-常用词组大全4249个.pdf VIP
- 2025年幼儿园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