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经济史,吴申元主编)讲述.ppt

第二章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经济史,吴申元主编)讲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⒉富农经济 是中国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代表性成分。 规模不大,自己参加劳动力,雇佣少量季节工、短工。资金、技术有一定优势,生产率较高。 因内患外忧,中国农村日益凋敝,农业经营无利可图,富农经济也随之衰落,表现为: ⑴富农户数减少,所占耕地面积下降。 ⑵经营规模缩小,而其中出租部分反而增加。 ⑶生产投入与产出减少。 ⒊资本主义农场 ⑴租地农场主 1915年广东商人杨某在江湾租地60亩,仿西法种靛青,获利比种稻谷多2倍。次年租地200亩,扩大经营。 1924年有人投资2万元,在上海郊区租地180亩,经营菜圃,雇工40余人。 ⑵农林牧垦殖公司 1912年在农工商部注册的农垦企业有171家。 另据苏、浙、皖等8省统计1912年有59家,资本286万元;1919年增加到100家,资本1245万元。 30年代占全国耕地的1%左右,此后便趋衰落。 进步性:投资人多为商人、华侨和政府官员;引进农机、新品种、新技术;完全为市场生产。 局限性:在利润率低,地租率高的情势下,经营困难。常有借农垦公司名义,领取官地,出租给农户获利。 第五节 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水平 一、农场经营规模普遍过小 1935年60%以上农户经营规模在20亩以下。 每户耕地总面积小,零散分布的田块面积更小。 田块面积过小妨碍高效机械农具的使用。 耕地有限,使农村劳动力不能充分利用,产生大量隐性失业。自耕农每人每年实际有效工作日仅120天,其余为空闲时间。 中国人均耕地变化 在中国近代生产力水平下,每人至少需要3.1~3.3亩耕地才能维持生存。 地 区 1949年人均 1979年人均 东 北 6.68亩 2.81亩 西 北 6.24亩 2.71亩 华 北 4.90亩 2.29亩 西 南 3.57亩 1.09亩 中 南 2.99亩 1.16亩 华 东 2.64亩 1.17亩 二、农业劳动生产力低下 ⒈农机和新技术使用少,推广慢。 广大农村基本使用传统农具,农机只在少数新式农垦公司使用。 1932年机灌、电灌面积118万亩,占1/1250。 1930年代,化肥每年进口15~18万吨。 ⒉劳动力投入大,产出小。 近代中国8个农民才能养活一个非农人口;同期美国一个农民可以养活13个非农人口。 ⒊农业劳动工资低,报酬少 1930年代,农家年均收入为300元,日均0.82元。 最低生活费为187元/年,有67.1%农户尚不及。 1937年调查,长工年工资约为30元(扣除伙食);短工日工资0.24元。 近代农户的生活水平 据1937年卜凯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华东某地区农户每家平均的恩格尔系数为66.38%。 国际公认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型;50%~59%为温饱型;40%~50%为小康型;30%~40%为富裕型;30%以下为特别富裕型。 30年代农村“四大件”:自行车、手电筒、矿石收音机、热水瓶。 三、农村经济商品货币化 (一)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比重增加 1840年为10%;1914年11%;1937年17%;1946年19%。 (二)货币收入对实物收入的取代逐渐加重。 据1930年保定调查数据,每户年均收入约380元,货币收入约200元,占全部收入52.6%。其中出售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收入明显增加。 (三)消费支出中货币化项目比重增加 煤油、煤炭、烟酒、医药、应酬、婚丧费用等。 (四)生产性支出中货币化比率上升 雇佣劳动、购买种子、肥料、牲畜、农具等。 收入货币化程度52.6%;消费35.75%;生产36.7%;平均41.5%。 * 第二章 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 第一节 自然经济的解体 一、耕织分离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自结自足 ⒈纺与织的分离, 洋纱代替土纱。 原因: ⑴生产力水平差距:飞梭、珍妮机 ⑵原料的紧缺:棉价上涨过快。 ⒉耕与织的分离 洋布代替土布 原因: ⑴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过剩; ⑵轮船航运业的迅速发展; ⑶国内消费习惯的改变。 二、中国农业卷入世界市场 (一)外国资本入侵的作用 ⒈在中国推销商品,使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衰落。 阴丹士林代替土靛 洋糖代替土糖 机制砖茶代替手工制茶 ⒉对农产品的原料收购和控制 英国:生丝、茶叶、烟草; 日本:棉花、大豆、小麦、麻; 美国:桐油、羊毛、皮革、猪鬃。 (二)成为外国的原料基地 农业专门化产区的形成: 东北——大豆; 河北——棉花、花生; 山东——花生、烟叶; 河南——棉花、烟叶; 江苏——棉花、蚕丝; 华东——茶叶。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 ⒈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离村到城市做谋生,满足城市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 ⒉农村劳动力过剩超过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