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思考: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交通方面-- 传递信息方面-- 物质生活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开始在中国出现。 新的交通工具:火车 铁路(1937年,长达二万多千米) 轮船(20世纪初期,航运业形成从沿海、内河到远洋的完整体系) 通讯工具:电报、电话(1882年)、邮政(清末) 火车在中国:1876年,沪淞铁路通车,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当火车驶过农田时,乡民“面对铁路,停工而呆视也”,或有老妇扶杖而张口延望者,或有少年倚坐而痴立者,或有弱女子观之而嘻笑者;至于小孩或惧怯而依于长者。 “然究未有一人不面带喜色也”。 电车在中国:1908年,上海第一辆带小辫子的有轨电车从静安寺出发,向东行驶到了外滩上海总会,全程6040米。有轨电车在上海通车引起了意大利摄影师阿·劳罗的注意,他特意赶到现场拍了十多分钟的纪录片,在电影院连续放映了好几个月,仍深受欢迎。1914年上海又出现了无轨电车。国人最初见到电车出现时的情形是:“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而普通民众的说法是,“电车有电,乘电车时,身边不可携带铜钿用品,以防触电危险。” “德律风”--电话 精神生活的丰富 读报纸、看电影。 二、头脑中的变化 思想观念的改变: 清末逐渐改变;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更加显著。 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被接受 称呼的变化: “老爷”、“大人”改称为-- “先生”、“女士” 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与溥仪离婚的有关报道 民主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 妇女地位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丈夫觉得应该尊敬妻子,夫妻双方应该平等相待。 妇女开始觉醒,奋力挣脱几千年来陈规陋习套在身上的枷锁,争取个人应有的权利。 许多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习俗的改变 民国以后: 男子-- 妇女-- 教育制度的改变 清末,科举考试被废除。 思考: 1.当时学生的学习内容同过去和现在各有什么不同? 思考: 2.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物质生活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以后,轮船、火车等新的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19世纪下半期开始,人们开始用电报电话邮政等通信工具来传递信息(清末采用了新的邮政方式,1882年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电话局) 精神生活的丰富: 19世纪,报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看电影、拍照片等新的生活方式也传入中国。 二、头脑中的变化:清末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改变,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变化更加显著。 科学思想进入了人们的头脑, 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被人们接受 妇女的地位得到提高 男子剪辫,女子放足 * * 坐轮船或火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开始使用电报、电话。 驿站和民间信局 邮政方式 转变 清末开始采用,民国时期,逐渐发展起来。 1924年中国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北京 电报在中国 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了一条长约40英里的军用电线。此后,李鸿章又以从俄国发电报到上海,数万里之遥只需用1天时间,但电报从上海转送到北京,相距不过2000里,路上却花了10天的时间。以此为例子,清政府批准修建电报线,1880年,全长3000里的津沪电线开始筹建,并在次年投入使用。1884年,贯穿苏、浙、闽、粤四省的第二条电报干线也已竣工,不久清朝的电报总局从天津迁到上海。进入19世纪90年代,电报线路不仅遍及内地,而且架设到了新疆伊犁,中俄边境的塔城及西南的昆明等边远地区。 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沙发、麦克风、霓虹灯、卡通片等。 0从近代开始,中国的社会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落后于了西方。 正在演出的艺人 围着西洋镜的儿童 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 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 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 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 剧《定军山》。 街 头 阅 报 婚姻的变化: 古代的“包办婚姻”逐渐改为--婚姻自由。 封建婚姻制度: 前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必要条件:门当户对、婚姻论财 主要形式:强迫包办、买卖婚姻 早婚 1902年在《大公报》上,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其条件是“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剪掉辫子。 缠足越来越少。 谈谈你对古代妇女缠足的看法。 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