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回顾______ 我国职业病防治始于50年代初期: 建立机构: 厂内服务----工厂医院; 分级管理-----各级防疫站 1952年国家颁布《关于防止沥青中毒的办法》 1954年卫生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工业卫生会 1956年颁布第一个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1957年卫生部第一个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法定职业病14种) 1958年卫生部、劳动部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防止矽尘危害的部门规章。 50-60年代基础阶段:防暑 防尘 石化 农药等 历史回顾---- 职业卫生恢复始于70年代末 建立职防院和职业卫生研究所. 1978年召开全国防尘防毒会议 防尘8字方针: 革 湿 密 风 保 监 教 查 1979年修订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120多种MAC 1981年成立第一届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 70~8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 5种毒物普查铅.苯.汞.OPS(有机磷酸酯类农药).TNT(三硝基苯). 8种职业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 历史回顾----- 1987年公布修订的职业病名单,9大类99种99条. 尘肺病防治条例. 1996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1999年颁布所有51项中毒标准 包括急性中毒系列标准 1990~2000法制化转轨阶段 2002年我国职业医学重大转折 职业病防治法 配套法规 职业病名单(第3个): 10大类112种 职业病诊断标准 157--- 历史回顾-----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对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进行了调整,法定职业病目录规定了10大类,132种职业病。 4 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四、物理因素控制措施 (一)噪声、振动的控制措施 (1)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 (2)消除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 (3)加强个人防护 对叉车司机、拖拉机、汽车司机等,应有良好的弹簧座椅,以减少振动对机体的影响。 加强个人防护,配备耳塞、耳罩、防声帽等。 4 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二) 防暑降温措施 主要是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 暑季供应清凉饮料具有特殊意义。 (三)防寒保暖措施 冬季,露天作业或巡检人员配备防寒衣帽、手套,室内安装取暖设备。 5 个体防护 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可防止某些毒物通过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如不要在车间内吸烟、吃饭;下班后要沐浴、更衣,切忌把未洗消的工作服带回家,进食前要洗手,不可用苯、香蕉水洗消皮肤上沾染的油漆等物质;保持良好的刷牙习惯等。 5 个体防护 2 正确选用防护用品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不能从设备上改善进行预防时,还是保障健康的主要防护手段。 个体防护用品有一个重大的局限性,就是它并不能从源头来消除有关的危害。 个体防护品既不能降低工作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也不能消除工作场所的有害化学品,而只是一道阻止有害物进入人体的屏障。 防护用品本身的失效就意味着保护屏障的消失,因此个体防护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主要手段,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 没有一种个体防护用品 能在100%的时间内做到100%的有效 5 个体防护 防护用品的种类 各类个体防护用品,具有不同的功能,如眼睛保护、听力保护、呼吸防护、皮肤防护以及防护服等常见的保护用具。 (一)听力保护 (二)呼吸保护 (三)眼睛保护 (四)个体防护 (五)鞋类 (六)皮肤保护 5 个体防护 听力保护 听力保护的器具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置放于耳道内的耳塞,用于阻止声能进入; 另一类是置于外耳外的耳罩,限制声能通过外耳进入耳鼓及中耳和内耳。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保护器具均不能阻止相当一部分的声能通过头部传导到听觉器官。 5 个体防护 呼吸保护装置 据统计,职业中毒的95%左右是吸入毒物所致,因此预防尘肺、职业中毒、缺氧窒息的关键是防止毒物从呼吸器官侵入。 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过滤呼吸保护器,它通过将空气吸入过滤装置,去除污染而使空气净化; 另一类是供气式呼吸保护器,它是从一个未经过污染的外部气源,向戴者提供洁净空气的。绝大多数设备尚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总有少量的污染物仍会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呼吸区。 5 个体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