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病科一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综合版)资料.doc

脑病科一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综合版)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缺血性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吞咽困难,目偏不瞬,视物成双,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根据临床表现、诱因、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发病2周以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证候诊断 1、中脏腑——中风病有神昏者。 (1)痰蒙清窍证 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 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 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中风病无神昏者。 (1)肝阳上亢证 偏瘫,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 偏瘫、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 浊瘀毒损证 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头目昏蒙不适,体胖有痰,困重乏力,耳鸣耳聋,口中黏腻,或口苦咽干,纳谷不香,烦渴不寐,大便黏腻、臭秽不爽或秘结不通,小便浅黄或赤甚,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4)痰热腑实证 偏瘫、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5)阴虚风动证 偏瘫、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6)气虚血瘀证 偏瘫、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三)中医鉴别诊断? (1)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一段时间后逐渐清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表现,可鉴别。 (2)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但一般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筋惕肉瞤为多见。?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中脏腑 (1)痰热内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合温胆汤加减。 组方:羚羊角粉冲、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陈皮、栀子等。 中成药: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等;选用具有醒神开窍作用的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2)痰蒙清窍证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减。 组方: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等。 中成药: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等;选用具有醒神开窍作用的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 (3)元气败脱证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急予参附汤加减频频服用。 组方:人参另煎兑服、附子先煎半小时等。 中成药:选用具有益气扶正作用的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 2、中经络 (1)肝阳上亢证 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组方:天麻、钩藤后下、生石决明先煎、川牛膝、黄芩、山栀、益母草等。 中成药:牛黄清心丸等。选用具有活血清热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2)风痰阻络证 治法:息风化痰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组方:半夏、天麻、茯苓、橘红、丹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等。 中成药:华佗再造丸等。选用具有温阳活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 浊瘀毒损证 治法:化痰散浊,活血祛毒。 方药:加减。中成药:等。 1、中医证候学评价标准:基本恢复:≥ 81%,6分以下;显著进步:56%~80%;进步:36%~55%;稍进步:11%~35%;无变化:<11%;恶化:(包括死亡)负值。治疗前评分与治疗后评分百分数折算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 2、疾病病情评价标准:a 基本痊愈:功能缺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