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资料.pptVIP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遵守道德规范涵养良好品德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涵养良好品德 第一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二节 遵守社会公德 第三节 遵守职业道德 第四节 遵守家庭美德 第五节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民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道德教育,二是道德修养。而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因为它强调的是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贵在自觉。 第一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含义(主要内容)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摘自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概括了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正确对待生活、工作的道德要求。 *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1、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基本尺度: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基本标准: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 基本目的:耳熟能详,身体力行 2、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传承弘扬:中国的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道德传统 借鉴吸纳: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 时代需求:我国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丰富: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断完善 拓展: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 第二节 遵守社会公德 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国民十大陋习 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 2、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 4、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 5、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 7、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8、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 9、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 10、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费,贪占小便宜。 一、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这是人类生活中互相对应的两个方面 私人生活的领域是家庭和个人活动。私人生活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的领域是社会公共场所。公共生活具有社会性、公共性,以及与他人和社会整体的关联性。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 1、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涉及家庭以外的一切社会生活领域,活动半径不断扩大,交往的频率日益密切,覆盖的面越来越广泛。(原来认为的私事变成公事,如吐痰,私人领域越来越小) 2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社会交往的对象日益增加,逐渐由昔日的“熟人交往”转向“生人交往” 。社会对规范性的要求急剧增加。 3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日益丰富,增强了对社会公共设施发展和完善的要求。(网吧) 4、活动结果的相关性。一个人的行为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人的活动结果。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的定义和涉及的范围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有序化状态。它由公共生活规范来维持,由法律来保障。 当代公共秩序涉及的范围: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一切公关活动的场所,都需要相应的秩序。正确处理与他人、社会关系,在社会中准确定位,尊重别人。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和重要特征。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各行其是,随心所欲,社会就处于混乱状态。一个没有公共秩序和公共行为规则的社会是无法发展的。 政治动乱,交通混乱,治安瘫痪,欺老凌弱,无法无天,不符合人们的共同愿望。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随着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交汇,关系越来越密切,公共生活是否有秩序,对生产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只有有序的公共生活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制假贩假,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三角债”现象,侵犯产权包括侵犯知识产权,就会严重阻碍和破坏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