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彝医治疗技术概述 引言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其余散居于中国其他省份及中国境外,总人口约900多万。彝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独具特性且发展完善,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药等许多著作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 目录 一、彝医学的定义和简介 二、彝族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关系 三、彝医治疗技术 一、彝医学的定义和简介 彝族医学是彝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彝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步积累发展起来的; 以彝族医药理论为指导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医药; 是彝族人民治疗疾病的经验总结和防病治病的智慧结晶; 为彝族的繁衍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彝医学起源和发展于彝族地区; 主要研究人的生命规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 彝族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彝文古籍《帝王纪》及《西南彝志》记载,彝族医药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 据《彝族医药史》考证,彝族医药萌芽于原始社会,《支呷啊鲁》记载了源于母系社会时期的彝医用药经验。 1979年在彝州双柏发掘的彝医药古籍《齐苏书》又名《双柏彝医书》,据专家考证,该书成书于明嘉靖45年,公元1566年,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是16世纪彝族医药的集大成者,至今对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02年彝医后裔曲焕章研制的“云南白药”,主治“刀伤,枪伤、跌打损伤”,是内服外用的经典之作,享誉海内外,至今仍是彝药的精品和代表。而今彝医药的研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排毒养颜胶囊”、“拨云锭”等相继问世,在彝族地区有上百年的使用历史的彝医药(彝医水膏药疗法),它综合了彝医外用组方的精华,继承发扬了彝医药“内病外治”的特点,是我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独具民族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创新型成果,是继“云南白药”之后彝药的又一个品牌,于2011年5月被国务院评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我州第一个获得“非遗”的彝药品牌。 彝族医药理论:以“一元二气五行六路毒邪”为主 线和核心。 一元:指元始祖气理论,彝医认为元始祖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体。 二气:指清浊二气理论,“清”为阳,“浊”为阴,清浊二气消长变化、沿气路循环往复。 五行:彝医认为构成自然界和人体的五种要素,由清浊二气所化生。 六路:指的是清浊二气在体内循行的六条气路。 毒邪:彝医认识的一切致病因素。 “一元二气五行六路毒邪”构成彝医认识人体生理功能与病理机制的基础。 二、彝族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主流的说法认为:彝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源头之一。 彝医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五千年,与其它传统医药一样,起源于劳动人民与疾病的斗争,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彝医药与汉医药等传统医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中医药吸收了很大一部分彝医用药经验,如三七、茯苓、草乌等; 另一方面,彝医清浊二气理论的形成和部分彝药的应用也受到了中医等传统医药的启发和影响,部分彝药是多民族医共用品种,有些品种其它民族医先使用,但与彝医的用法和功效上不尽相同,如灯盏细辛、牛蒡等。从历史、文化和药物使用等综合看,彝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源头之一,而不是分支。 (一)彝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源头之一。 (二)彝族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区别 彝医药与其它传统医药之间理论有一定相似性,部分用药品种相同,按摩、拔罐、割治等一些诊疗技术近似,但各民族医药又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主要区别: 一是理论不同,彝医在彝医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 二是诊法和疗法不尽同。诊断方面彝医以问诊、望诊为主,治疗方面彝医有许多独特的方法,如彝医水膏药疗法和仪式治病、火疗法等; 三是用药品种大部分不同,彝医用药地域特征明显,大多数是在西南彝族地区生长的动植物。品种相同的多数药用部位或功效用法不一致,如牛蒡,中医用子清热解毒,彝医用根行气通便; 四是主要传承应用区域不同。彝医主要传承应用于滇、川、黔、桂四省的彝族聚居区,其它民族医主要传承应用于本民族聚居区,如藏医主要传承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五省区的藏族聚居区。 三、彝医治疗技术 彝医治疗技术是彝族医药的重要内容。从许多的彝文典籍里,可看出彝族人民在长期以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探索出各种有效的治技术。方法简便易学,多为物理性治疗手段。彝医治疗技术疗效可靠,一般无危及人体健康的副作用。在药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今天,彝医疗法优势更加明显。 典型技术举例: (一)彝医水膏药 彝族地区常用的一种外用剂,其传承应用时间至少上千年,因制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