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疗法儿科传承与发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小儿外治学组组长 深圳市儿童医院中医科 万力生 外治法源远流长,萌芽于原始社会, ,发展于汉唐,丰富于宋金元, 。 先秦·古籍· 载有熏草等 7种药物, “佩之,可以已厉 (疠)”。这是 药物外治法用以 的最早记述。 清代·吴师机著 ,集 之大成,作了一次划时代的实践总结, 完善了外治理论,提出“ 论治,提出了 的外治体系。即“ ” 。 对于“ ”,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 ,故有“ ”之说。 中医外治疗法是使用药物、手法、器械、光、电、声、磁等介质,作用 于 ,不经 ,用来治疗疾病或预防保健,达到健 康的一种治疗方法。 有小儿推拿、针刺、皮内针、耳针、埋线、穴位注射、手指点穴、 放血、拔罐、敷贴、拔罐、艾灸、雷火灸、热奄包、灌肠、 天灸、外洗、 熏洗、 刮痧、蝶腭神经节针刺术、啄治疗法、中药定向透入等 种。 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经络使药物 1、药物经过皮 充分发挥其功效。 肤的吸收; 敷、贴、熏、蒸、洗等,通过表皮,从 2、药物或刺激 真皮吸收到体内。皮肤给药的最大优点是,避免药物对 作用于疾病靶点; 胃肠道与肝脏等的损害,同时也避免了胃肠道与肝脏对 3、物理因子刺 药物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药物利用度。 激并调节神经、体 从眼、鼻及前、后二阴给药,多从粘膜吸 液、内分泌继而调 收,其方法包括塞鼻、点眼、含漱、喷雾、灌肠等。 节机体。 1、 不吃药,不打针,依从性好; 2、 简单、方便、灵验; 3、 既可单独外用,亦可结合内治法配合应用; 4、 容易传播; 5、 不良反应小,相对安全。 疗效确切,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 ! ,小儿通便贴、小儿止泻贴、小儿止汗贴、小儿消肿贴,一贴就好,成 了 ,很多家长来看病是奔着 “明星贴”来的。有一个 2岁患儿,吃什么吐什 么,大便还不成形,吃了几天西药没效,中药吃不下,用藿香正气液洒在棉球上敷脐, 3天就不吐了。 ,很多腹胀、便秘的孩子,几天不大便,肛裂出血,小儿推拿推一次就见 效。很多家长知道后,孩子一有便秘,就带来做小儿推拿。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盘肠气痛 (脾胃虚寒)的孩子,止痛药、解痉药、抑 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效果均不明显, 20分钟,大汗一出,腹痛立刻缓解,家长 觉得太神奇了,很多疼痛的孩子,只要是西医搞不定,都跑来 一下。 外治疗法的安全性应高度关注 ! 小儿推拿——骨折、婴儿的摇晃综合征;针刺——气胸、断针、晕针。 拔罐、艾灸、雷火灸、热奄包、外洗——烫伤;灌肠——穿孔 ; 皮内针、耳针、敷贴、埋线——感染 。 外治法存在一些糟粕,甚至存在一些玄学。 民间有很多 “玄”术, “玄”产生了诱惑性,

文档评论(0)

专业排版内容修改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排版内容修改广告设计制作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