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以乐治国思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以乐治国思想

孔子以乐治国思想评述 孔子重礼乐而轻刑罚,他断言:“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行,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孔子乐治思想主要有: (1) 将乐教的完成视为教育完成的最后阶段。 孔子的教育,希望学生重视道、德、仁的要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表明了教育过程的大致次序,途径、宗旨。“乐”的完成,是孔子教育完成的最后阶段。 (2)孔子乐教的道德内容。 孔子乐教的道德内容,首先体现在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原则。孔子主张,教育对象应该不分贵族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这就突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陈规,改变了西周乐教中的等级制,这是中国乐教史上的伟大创举。这又一次证明,孔子要回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并非无原则的倒退,除了吸收西周礼乐的优点外,还主张改变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这也是孔子对西周礼乐思想、礼乐制度的改革。 (3)重视乐教中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及其美育作用 其一,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美感体验。《论语·八佾》记载了孔子对于某乐曲的感受:“子语鲁大司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和顺)也;从之,纯如(质朴)也,皦如(清晰)也,绎如(连贯)也,以成。” 其二,音乐应该体现“和”的情感。孔子曾评价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孔子用“中庸”、“中道”原则要求音乐,他认为,好的音乐应该是中正平和的,适度的,有节制的。“郑卫之音”就是因为没有一定的节制,过于放纵,才被称为“淫乐”。 其三, 通过乐的审美活动造成较高的人生境界。孔子在与子路谈及自己的为人时说:“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乐治思想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以通“乐”为完善人格之最高境界。 孔子虽然授学生以六艺,但在六艺之中,他最重视“乐”。他认为,对一个人的教化是否成功,能否使其成为君子、贤人,最终取决于其是否通乐。六艺中,唯“乐”为最难学者。 (二)主张乐教中知行合一。 (三)突破周朝的乐教等级制,实行“有教无类”。 (四)以“仁”、“中”、“和”、“尽善尽美”为“良乐”之标准。 孔子对乐的要求极高,他看重的是能够体现“仁爱”精神、“中正平和”特点的乐,将“仁”引入“乐治”。 孔子推崇“中乐”,他称赞《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种对不偏不倚、中正平和音乐的赞赏与其中庸哲学观是一脉相承的。他坚决反对“郑卫之音”那种放荡不羁的风格。“尽善尽美”也是孔子对乐的严格要求。他赞扬《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认为《武》则“尽美矣,未尽善也”。可见,孔子认为乐既要美还要善,只有美善具备,方可怡人、化人,使人返回善性。孔子这些观点旨在强调“良乐”与人心、道德伦理、社会的密切关系。 (五)诗乐教化有很强的社会功能。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教学用的“诗”是乐化了的诗,可以吟诵、歌唱。“兴”,意为研习诗歌对人有启蒙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必经过程。“观”,是指通过观察、了解社会民情,可以准确推知诗乐教化的程度、效《礼记·经解》记孔子言;“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也。”这段话反映出孔子认为可以根据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态度看出该社会诗乐教化的程度。果、方式。“群”:孔子认为通过音乐的活动加强社会群体的情感交流。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无以对;不学《诗》,无以行。他又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怨”:在诗乐活动中,人们可以抒发宣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可以表现爱憎好恶。如孔子就宣泄过他对郑声的怨恨、厌恶;“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也”。 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本身就体现了孔子乐教的道德观。“有教无类”之举极大地扩大了社会受教育面,使教育走向普及,意义重大。孔子追求以乐治国,身体力行,教育了广大学子,培养了一大批有思想的儒士。以乐治国对现在的社会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良乐既善且美,可以感化人的心灵,使人有仁爱之心,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中国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的和谐,就是中国儒家思想中以乐治国思想的具体表现。用乐治代替法治是一个创举,也是一段很艰难的道路,我们应该为了最高的目标而奋斗。摒弃淫乐,推崇良乐,发挥音乐的治理作用,善于利用良乐来治理国家,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综合国力,促进社会和谐。以乐治国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