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资源-脊柱牵引程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椎:牵引程序 The Spine: Traction Procedures 目标 DEFINITIONS(定义) AND DESCRIPTIONS OF TRACTION EFFECTS OF SPINAL TRACTION TYPES OF TRACTION INDICATIONS(适应症) FOR SPINAL TRACTION LIMITATIONS, CONTRAINDICATIONS(禁忌症), AND PRECAUTIONS(注意事项) GENERAL PROCEDURES CERVICAL TRACTION TECHNIQUES LUMBAR TRACTION TECHNIQUES SUMMARY TRACTION 是指“一个牵拉或拉引的过程”,当牵引的力量作用在脊椎上时就称作脊椎牵引。 肌肉骨骼 牵拉 关节松动 牵引的作用 EFFECTS OF SPINAL TRACTION 使椎间隙增大 牵伸挛缩肌群,改善血液循环 改善神经根受压程度 制动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牵引的方法 手法牵引 滑轮牵引 电动牵引 立式牵引 Three Factors Painful cervical spine syndromes caused by discopathy(椎间盘病) a proper position of the patient during the procedure (姿势) a proper duration of traction (持续时间) a properly selected weight Neurol Neurochir Pol 1976 Sep-Oct;10(5):709-13 [Traction and kinesitherapy(运动疗法) in the management of painful syndromes of the cervical spine] 牵引的重量 中重量:颈椎牵引自体重量的10~20% 腰椎牵引为60%,逐渐递增至100% 牵引的时间 Geiringer指出电动牵引的效果远远优于过去那种简单的人工牵引方法。 Colachis发现仰卧位以25%的体重牵引7s就能使椎体间隙后部分开。以牵引7s放松5s的方式牵引25min,颈椎可延长4.6mm,牵引终止后其作用可保留10 min左右。 各作者采用的时间并不相同,一般牵引7—60 s,放松5—20s。 牵引的角度 关节牵引的最佳角度,报道结果并不一致,高楚荣等认为部分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曲度消失、颈椎变直,是颈椎病前期维持生物力学平衡的代偿姿势。与生理性前曲相比,颈椎变直使得其后缘明显伸长,椎间孔开大。结合X线片的观察,作者发现垂直位牵引时,椎体后缘不能充分伸展;而在前倾超过30°时,其向上的作用力减少,水平方向力增加,难以维持平衡;只有在15~20°前倾位牵引时,牵引力与颈椎运动轴心一致,才符合力学要求,治疗效果最佳。 高楚荣,王丹影,李志申.颈椎牵引的力学分析[J] 《中华理疗杂志》1993,16(4):215216 一些研究认为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牵引角度。李晶等应用光弹性实验方法对不同生理曲度的颈椎模型进行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应力的位置与牵引的角度有关,牵引角度小时最大应力位置靠近颈椎上段;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最大应力的位置逐渐下移。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时牵引角度与最大应力位置的关系也相应改变,因此在行颈椎牵引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一“最佳牵引角度”。这一观点得到了临床实践的支持。 摘自《中华理疗杂志》1992年 第3期李晶等《颈椎牵引的力学实验及临床应用》 颈椎牵引的技巧 徒手牵引 Manual Traction 患者姿势:患者仰卧,尽量放松。 治疗师姿势:站在治疗床头,以双手支撑患者头部,手摆放的位置要尽量舒适。 双手手指放在患者枕骨下 一手放在患者前额,一手放在其枕骨下 牵引过程中使用带子来加强双手牵引的力量 徒手牵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治疗师采取稳定站姿,双手做等长收缩,利用身体后倾的力量进行牵引。 使用带子进行牵引。 采取间歇性的牵引方式,平缓、逐渐的增强及放松牵引的力量。 徒手牵引的意义: 牵拉的角度及头部的姿势可由治疗师来控制。 手指放在特定的棘突上,可对牵引的椎节有某种程度的控制。 与机械式牵引相比,没有太多的力量集中在颞颌关节上,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姿势性牵引 Positional Traction 患者仰卧 治疗师姿势:站在治疗床头,以双手来支撑患者的头部。决定牵引的力量主要放在哪一节,并且触摸此节棘突. 程序:屈曲患者头部,直到感觉到要牵引的那一节棘突开始活动。当颈部这一节屈曲时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