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理总结
(不依书本目录编排)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机械运动
参考系:任何运动物体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这个选作标准的参照物叫参考系(注意参考系的选取)
质点: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位移和路程:
位移:从物体运动起点指向末点的有向线段(矢量)
路程:物体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标量)
注意:
位移的矢量性及平行四边形原理
路程的长度≥位移的大小
比较物体的位移大小要比较绝值
速度和速率
速度:位移和发生该位移的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v=Δx/Δt 单位:m/s
矢量:
方向:物体运动方向
大小: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率:速度的大小
公式:v=S/t
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注意:
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
=﹥速率不变
x-t图像
直线—﹥匀速;曲线—﹥变速
直线不一定过原点
位移对应时间
斜率表示速度
交点表示相遇
图像不是运动轨迹
加速度
定义:速度改变量与发生这一改变的时间的比值
公式:a=v/t
矢量性:
方向:Δv>0 a与v0同向 加速运动
Δv<0 a与v0反向 减速运动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v-t图像:
斜率表示a
面积表示位移
时刻和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请见笔记)
基本公式:
v=Δx/Δt a=(vt-v0)/t v平=(v0+vt)/2
推倒公式:
vt=v0+at
x=v平t=(v0+vt)t/2=(2v0+at)t/2=v0t+at2/2
vt2-v02=2ax(选v0方向为正方向)
推论:
Δx=x2-x1=aT2(T为相邻间隔时间)
v1/2=(v0+vt)/2
vx/2=√ ̄ ̄ ̄ ̄ ̄ ̄ ̄ ̄ ̄
注意:
结合图像考虑
认清v-t及s-t图像
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性质:v0=0匀加速
自由落体加速度:g=9.8m/s2 方向:竖直向下
变化:纬度越大 g越大
高度越大 g越大
规律:
v=gt
h=gt2/2
v2=2gh v=√ ̄ ̄ ̄
竖直上抛运动
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的运动,叫竖直上抛运动
性质:v0≠0 a=﹣g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及规律:
整体过程:vt=v0-gt
h=v0t-gt2/2
vt2-v02=﹣2gh
分段过程:
初速度 时间 高度 末速度 上升 v0 v0/g v02/(2g) 0 下落 0 v0/g v02/(2g) ﹣v0 特点:
t上=t下=v0/g
H=v02/(2g)
上升时抛出点的速度与从最高点落回抛出点的速度等大反向
上升是通过某点的速度与从最高点下落到该点的速度等大反向
通过同一段高度时 t上=t下(对称性)
同一位移对应两个速度,两个时间
运动的追击和相遇(运动图像,匀速直线运动规律已在之前介绍)
运动的追及与相遇
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物体的运动示意图
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有物体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关联方程
联立方程求解
分析“追及”“相遇”问题应注意:
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一个条件: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
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注意结合图像解题
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停止运动
注意题中的临界条件
运动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根据题意分析物体初、末运动状态,确定物体运动性质,并画出运动示意图,标明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
规定正方向,确定各速度、加速度的正、负符号
根据运动规律,列出运动方程
解方程,代数,求结果(代数时注意正、负号和单位)
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看是否符合题意和实际情况
力 物体的平衡
力的概念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
力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特征:
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一个力作用在某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力的分类:
按力的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按力的效果分类: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回复力、向心力等
按作用方式分:万有引力、电磁力等属于场力;弹力、摩擦力等属于接触力
按研究对象分:内力、外力
力的作用效果
重力
重力:
产生原因: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 2020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质量检测音乐试卷及答案.doc
- NB-T11094-2023水下自护混凝土技术导则.pdf
- 第六章 1 牡丹月季.ppt VIP
- 2025【维维股份财务风险及应对策略探析9200字】.doc
- 20210730-大有期货-煤炭期货月度分析报告:保供增产持续发力,煤价或阶段性回调.pdf VIP
- 2023入团团史团章考试精选100题题库(含答案).pdf
- 教学成果奖励 高考奖励方案.docx VIP
- 约翰迪尔7600_7700_7800拖拉机维修手册 英文l.pdf
- DB41_T 1037-2015垂直度检测尺校准装置规范.doc
- 2024年医药卫生考试-医院信息科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