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矮路堤基床处理设计图
1、路堤填高H0.6m的水田、地下水埋深浅的耕地地段,基底换填A、B组填料厚1.5~2.0m,于侧沟底标高0.2m以上铺设一层复合排水网(图2);一般地基换填A、B组填料厚度不小于1.0m,于换填底部铺设一层复合排水网(图1)。
2、路堤填高大于0.6m且小于2.5m的水田、地下水埋深浅的耕地地段,基底换填A、B组填料厚≥1.0m,一般地基换填A、B组填料厚度≥0.5m,并于换填底部铺设一层复合排水网(图3)。
膨胀岩土低矮路堤及地下水发育地段,基床处理按堤式堑标准横断面处理。
基底浅层换填处理设计图
1、岗地及丘坡区路堤根据地表植被情况,清除表层松土或种植土不小于0.3m,换填与路堤本体一致的填料(或夯填土),或翻挖碾压整平碾压至本体填料压实标准(图一)。
2、膨胀土路堤地段严禁直接采用膨胀土作填料,路堤坡脚至排水沟间采用厚0.3m的M10浆砌石封闭(图二)。
3、水田、雨季滞水或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距地表≤0.5m)的低洼谷地路堤地段,应清除表层种植土不小于0.5m,换填A、B组渗水土填料,位于积水洼地时渗水土应高出地表0.5m(图三)。
4、当地基表层为软弱土层或人工填土等松散土层厚度≤2.0m时,采用挖除换填A、B组渗水土填料,或铺设砂垫层+土工格栅或土工格室处理(图四)。
5、路堤基底处于倾斜地段(包括路堑与路堤衔接处、路基横断面、桥路过渡段纵向及横向坡度大于1:10等),当地面横坡为1:10~1:2.5时,路堤基底挖台阶,台阶高度不大于1.0m,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当地面横坡为1:5~1:2.5时,且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区时,台阶宽度不小于2.5m),台阶底设2~4%向内倾斜的坡度;当地面横坡等于或陡于1:2.5的地段时按陡坡路堤进行处理。原地面尽量整平,以保证路基纵横断面的沉降均匀。
6、所有不需深层处理的路堤基底(土质)均需进行震动碾压。
挤密桩说明:
1、水泥稳定土挤密桩路基改造适用于:
① 桥路过渡段:
既有线并行地段,既有线基床和边坡桥路过渡段范围需进行改造。改造措施主要为在受影响范围采用水泥挤密桩处理。
② 新旧线并行地段路堤
新建线设计标准采用200km,既有广茂线路基按设计标准160km/h进行局部改造。新旧线并行地段路堤基床底层部分,在既有线边坡挖台阶,并在新建线修建同时铺土工格栅使之沉降均匀;对既有边坡基床部分难以碾压密实的结合部位,采用挤密桩处理。对于新建线基底进行地基处理而既有线未进行地基处理地段,则先进行新建线地基处理,完成后进行路基本体填筑。
2、新旧线并行地段路堤挤密桩长方形布置,横向间距0.6m,纵向间距0.7m,桩径为0.24m,填料夯实后扩大为0.3m。
3、桥路过渡段或处理既有线时,挤密桩均布置在枕木间,纵向间距0.543m,横向间距0.6m,桩径0.24m,填料夯实后扩大为0.30m,桩深自路肩向下1.0m。横向布置6根。挤密填料孔直径(D)宜为0.30~0.40m,桩身材料采用水泥土。
4、水泥稳定土挤密施工艺:
⑴、施工流程:桩孔定位→道碴层部分成孔→基床部分成孔→充填材料制配→材料装填→夯实→拔取套管→道碴捣固、清理现场。
⑵、水泥稳定土挤密桩施工前,当套管打入道碴层和填土层后,应立即清除管内道碴和填土,再进行水泥稳定土挤密桩施工。
⑶、挤密桩材料(水泥、砂、土、水)应符合要求(配比土与砂之比为1:1.5,掺水量由击实试验最优 含水量确定,水泥掺入量由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搅拌应均匀,夯实时锤的落距符合要求。
⑷、水泥采用P.O32.5级,土采用一般黏性土或粉土,砂料采用粒径在5mm以下的天然砂料。
⑸、雨季或冬季施工,应采取防雨或防冻措施,防止水泥土料受雨水淋湿或冻结。
⑹、成桩后对处理路基质量应及时抽样检验。
⑺、水泥土挤密桩检测按《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中的灰土挤密桩相关要求进行。
5、水泥稳定土挤密桩加固基床施工应要求封锁施工。若在运营线路上进行作业时,应注意施工安全,设立安全防护小组,并统一指挥。
6、本图尺寸以米计。
强夯置换说明:
(1)强夯置换设计采用夯击能范围值3000~5000kN·m,夯锤直径一般2m左右,夯锤质量30T左右,设计初定夯击一般遍数3~4遍,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3遍。
(2)强夯置换施工前,必须核查强夯对施工场坪周围的建筑物工程是否有影响,如存在不良影响,必须采取隔震、防震措施,确保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3)强夯置换施工前应先按设计的高程整平施工场地,并做好防震设施。按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强夯锤及施工机械。各夯点应放线定位。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及漏夯应及时纠正。
(3)强夯置换正式施工前,根据设计拟定的强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