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把艰苦奋斗的红旗一直扛到共产主义_24051
2014形势教育材料之二
把艰苦奋斗的红旗一直扛到共产主义
——记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易会才节约利废的优秀事迹
矿井里喷出的井水,沿着涓涓小溪流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个挑着旧箩筐的老工人,沿着溪流,把漂在水面上的破布、一点一点地拾起来,塞进放满废铜烂铁的箩筐里,径直向材料库走去。
他,就是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冶金战线劳动英雄水口山矿废旧材料库工人易会才同志。
幸福翻身不忘本,艰苦创业心越甜
1914年,易会才出生在湖南湘阴的一个三代雇农家里。他小时候跟着妈妈讨过饭,给地主放过牛,在资本家店里当过童工,受尽了地主、资本家的残酷压榨和折磨,饮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和饥寒。
在农村的时候,他积极组织互助组,迎接农业合作化高潮。
一九五三年的冬天,易会才听到兴修南洞庭湖的消息,心情格外激动。他走东家,串西家,带领村内三十多名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向南洞庭湖工地。
时值隆冬。在迷迷茫茫的工地上,北风怒号,水冷彻骨。风霜雨雪,铺天盖地而来,扑打着民工们睡的芦苇草棚。易会才的耳朵被寒风吹烂了,手脚被冰雪冻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子,可是他从不叫苦。
当时有的青年民工在困难面前动摇了,易会才就耐心启发说:“你想想,在旧社会里,我们贫雇农一无吃,二无穿,能不能进行这样大的修湖工程呀?现在党号召我们修洞庭湖,是为了多打粮食,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贫下中农自己的事自己不干,这怎么对得起党和毛主席呀!为革命吃苦,越苦心越甜。”为了使大家安心修湖,易会才宁肯自己多吃苦,少睡觉。晚上,他给大家打水洗脚,让大家先睡;深夜,他起来检查,给大家盖好被子;不等天亮,他就起床,准备好耙子、土箕,车干工地积水,为大家创造好劳动条件。易会才的坚强意志,深深地感染着工地的民工。青年民工们激动地说:“老易年纪比我们大,还这样不怕苦,不怕累,难道我们还怕困难吗?”民工们树立了为革命吃苦的思想,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工地上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工程进到要截断黄家湖水流的时候,遇到了严重困难,由于水深流急,投入河流中的土草包被水冲走,坝上会合处的水流总是阻不住。易会才根据他长期劳动的丰富经验,提出了在湖中安装八字形墩,改变水流方向,减少对堤口冲力的建议。易会才的建议当即被工程指挥部采纳了。这时候,鹅毛似的大雪下个不停,黄家湖水切肤刺骨。易会才用绳索拴住身子,带头跳进寒流激浪之中。民工们也跟着下水。大家顶风冒雪,经过几十个小时的奋战,终于装好了八字形墩,塞住
了黄家湖水。
正当治湖工程快要完工的时候,易会才不幸受了重伤,同志们把他抬进医院抢救。他苏醒过来,恳求医生让他回到工地去参加战斗,医生没有同意,他就趁医生不在的机会,一个人跑回了工地。易会才同志以钢铁的意志,忍住伤痛,投入了战斗。领导和民工们发现他自己跑回来,都劝他回去休息,他激动地说:“党交给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决不能回去休息!”
在三个多月的治湖战斗中,易会才四次受到了工程指挥部的嘉奖,评为劳动模范。
家业越大,越要勤俭
1964年,易会才从该矿养猪场调来废旧材料库工作。他想,要管好废旧材料这个物资仓库,首先要用毛泽东思想管好自己头脑这个精神仓库。他认真地学习“老三篇”和毛主席有关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论述,把“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的头脑里。
一天,易会才从水口山坐小火车到松柏去,行车路上,看见铁路边有砣矿石。下车后,他便步行返回水口山,背了这砣有20多斤重的矿石,送进了选厂。从此,不是急事,易会才就不坐小火车,总是挑担箩筐,收收捡捡。火车司机老见他这个行装,就问他:“易师傅,车不坐,你练脚劲?”
易会才笑笑说:“坐火车一下子把我拖跑,看到要捡的东西也捡不到手,干焦急,还不如走路方便。”
“这老头,真不怕苦!”
提起“苦”字,易会才不禁想起了矿工那苦难深重的年代……
旧社会,水口山到松柏这十几里路没有小火车。那时候,开采出来的矿石,由矿工一担担肩挑到松柏河边,再运到英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去冶炼。矿工每挑100斤矿石,才得八个铜板,还买不到一筒米。但是,就连这八个铜板,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家、封建地主也不放过,矿工每在河边卸一担矿石,就要交一个铜板的“落地税”……20年前的阶级苦、民族恨像火一样时刻在易会才心里燃烧。今天,我们工人当了家,作了主,水口山也由过去一座小型矿山变成了一座联合企业。今昔对比,蜜糖里哪能挑出个“苦”字来!但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为了共产主义的将来,我们不能忘了过去苦。家业越大,越要艰苦奋斗,克勤克俭。他,就这样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为革命节约。他把节省每一个铜板与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大局联系起来,与我们肩负的“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伟大历史使命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了:一天不读毛主席的书心慌,一天不做勤俭节约的事手痒。在他眼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