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解决人口问题2013.04教材.ppt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解决人口问题2013.04教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违法生育失控是出生性别比升高的重要原因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统筹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2005-2009我省东西部违法生育和性别比比较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统筹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老龄人口高峰。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头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4、统筹解决出生人口与老龄人口问题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统筹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西部大开发 城镇化进程 5、统筹解决人口流动与人口分布问题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统筹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成长风险,主要是夭折、重病的风险。万一成长中途出现意外而孩子的父母年事已高,那么这个家庭的幸福感和未来保障就大受影响。独生子女的生存风险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生存风险。在生命周期早期出现的生存风险可以通过补偿性生育得到消解,而在生命周期晚期出现的生存风险却因为父母年龄已大而丧失了补偿性生育的可能。如果是大龄独生子女夭折或者发生严重伤病残事件,对家庭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成才风险。“独柴难烧、独子难教”,一个孩子天然地缺乏同伴教育的良好环境,成长生态堪忧。由于父母的爱过分聚焦、期望过高、养教方式不甚科学等原因,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深深受到成才问题的困扰。一旦独生子女父母重病、死亡或离婚,对独生子女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将带来严重不利的影响 。 6、统筹解决家庭人口与社会人口问题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全面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养老风险。如果前两个风险发生,养老风险必然发生;如果避免了前面的风险,养老风险依然存在。子女家庭的经济状况、两代人的关系、居住安排等诸多因素,依然可能使老年父母发生生活照料风险、精神赡养风险甚至经济供养风险。 社会的发展风险。前面的风险如果发生一定会波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因为独生子女必然要走向社会,那么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就至关重要。 国家的国防风险。一旦发生战事或者需要独生子女及其家庭奉献的时候,国防的风险也是多少存在的。 张维庆曾在电视访谈中曾说 “怎么解决他们的晚年生活问题,这是我们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必须关心,不关心那是我们政府的失职。”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统筹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十八大报告: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在机构改革过程中,中央特别强调,计划生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做到“三不变、四到位”,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不变,继续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不变,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落实到位。 曲 折 的 历 史 所谓曲折,就是在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上有过反复,在工作指导上发生过偏差和失误。 (二)计划生育的巨大成就 二、客观评价计划生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贡献 所谓悲壮,就是在较长一段时期里,主要是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控制人口增长,广大育龄群众成为“革命的对象”。 悲壮的历史 “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宁可错刮一千,决不放过一个”,“上吊不解绳、喝药不夺瓶” 二、客观评价计划生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贡献 辉煌的历史 所谓辉煌,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客观评价计划生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贡献 根据人口专家推算,到 2005 年底,少生了 4 亿多人。这是由于计划生育的因素少生的人口数,不包括由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教育文化水平提高等因素而少生的人口数。如果这 4 亿多人生出来了,我们总体小康水平的实现就要推迟很多年。 (央视国际2006年05月24日)(求是杂志2006年9期) 二、客观评价计划生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贡献 二、客观评价计划生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贡献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1949年8月,发表了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 艾奇逊在这个白皮书里说:“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能让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来个180度大转弯,就如同让航空母舰在硬币上转圈,难以置信。” 二、客观评价计划生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贡献 1、对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的贡献 二、客观评价计划生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贡献 2、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红利期 山东省抚养比 廉价劳动力 年份 总抚养比% 少儿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