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进来自星星的Ta 含山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吴耀新 2015年5月 2001年我国卫生部、公安部、中残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了全国0~6岁残疾儿童的抽样调查,涉及6个省市,发现精神残疾的患病率为0.101%;其中孤独症位居精神残疾儿童致残原因的首位。10个精神残疾的儿童中就有8个是孤独症。在确诊的精神残疾儿童中。根据2000年第五次中国人口普查人数推算,我国约有0~6岁孤独症儿童占10万。 世界自闭症宣导日 联合国大会2007年12月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宣导日”(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以提高人们对于自闭症及相关研究、诊断和护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潘基文秘书长发表致词,呼吁世界各国关注自闭症患者及所有残疾人士的权利和福祉。潘基文向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以决心、创造性和希望去顽强面对残疾的勇气致以敬意。他号召为残疾儿童建立有利的环境,让他们作为社区成员、国家公民和全球社会完全自力的成员顺利发展,赋予他们力量并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便使明天的社会对所有儿童而言更有助益。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关爱 一、自闭症儿童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二、自闭症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三、自闭症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四、我们如何关爱自闭症儿童 1.社交障碍 2.沟通障碍 3.独特兴趣与刻板行为 1.社交障碍 (1)冷漠 (2)缺乏社会交往技巧 (3)缺乏正常情感反应 2.沟通障碍 (1)语言发展迟缓 (2)不能用合适的方式与人沟通 3.独特兴趣与刻板行为 (1)有独特的兴趣对象 (2)坚持特殊的日常习惯或仪式 (3)重复单调而无目的的身体动作 1、隔离型 (1)不喜欢与人接触,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差,有的自闭症儿童一生都没有口语能力。 (3)非口语表达能力,如不能用眼神与人接 触,也不能理解别人的传情。 (4)通常只有刻板性行为,缺乏模仿能力。 (5)明显的情绪障碍,喜怒哀乐变化无常。 2.被动型 (1)能与人接触,有时会表达自己的要求但不主动,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2)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但表达的意思多是重复的、简单的。 (3)有体态语言等非口语的表达能力,但是在理解力方面不行,无法理解别人的传情。 (4)刻板行为和模仿能力可以,但想象力很差。 (5)有一定的情绪障碍,显得冷漠、被动和迟钝。 3.主动和特异型 (1)能与人接触,有时会主动亲近他人。 (2)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但是在发音和声调上都可能有异常。 (3)有体态语言等非口语表达能力,但运用比较差,社会沟通能力差。 (4)没有非常明显的刻板行为,但偏向于重复性强的排列性游戏,有时执迷于一种活动。 (5)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但给人的感觉还是缺乏热情和冷漠。 (一)情绪情感问题 (二)社会适应问题 (三)不良行为问题 1.焦虑 2.自我中心 3.恐惧 4.孤独 5.忧郁 1.没有独立的交往能力 2.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 3.不会根据环境改变行为方式 1.自我刺激行为 2.同一性问题 3.攻击行为 4.多动行为 三、自闭症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 个体原因 感知觉异常和缺陷 认知困难 语言发展困难 情感缺陷 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方式 过分的溺爱和关注 社会原因 缺乏专业的康复机构和师资 社会对自闭症患者认识程度不够 (一)家庭支持 (二)学校支持 (三)社会支持 具体方法 自然教法 系统脱敏法 替代行为训练法 感觉统合训练法 强化法 社会故事法 音乐治疗 绘画治疗 游戏治疗 饮食疗法 高频音乐疗法能把孤僻的症状缩小到很小的程度,它的原理在于通过刺激听觉系统,达到刺激大脑的目的。 高频音乐能够提高耳能量,同时也会弱化身体对声音的吸收,使声音能够自主的通过,把声音传导通道用身体变为耳朵,让耳有能力去处理所有的声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治疗,使用者将能像正常人那样用耳朵吸收声音。 迪普音音乐疗法 迪普音是一种对频率、相位都进行过特殊处理的声音,它的频率与人耳固有频率相同,能够在耳蜗、耳前庭狭窄的空域内引起共振,并通过共振对中耳、内耳进行按摩理疗,对耳神经能起到调剂的作用,减轻耳前庭功能紊乱状态,反馈到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和脑垂体,帮助内啡肽生成,降低、平抚焦虑不安的情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