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话中医课程剖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哲学招生 因为她提出了思想原则,思维方法和内容。是一部辨证哲学的经典,她用战争论道,用阴阳图法,用易道变化论谋。她通过智慧哲学,军事谋略,儒道思想,易学预测,领袖决策统御,在启示天道,人道,地道“天、地、人”相互感应的变化规律。 。 是中外文化精髓的博大展现。她不是就企业而讲企业,而是跳出画面看画,跳出企业的经营管理站在高于企业发展视角上,将复杂与简单,生与衰,动与静,刚与柔,在变化中生存发展,反复中保持统一,相错中保持和谐的变化规律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中医是传统医学以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以中国的道家思想为核心,运用(周易)阴阳五行的学术理论,来研究人体运动生命规律的一门学问。比较宏观,强调整体观,强调辨证法。 西医相对现代,比较微观诊断和治疗方面手段交先进。 中西医学是不同层面上的科学。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 中医学是一门祖国传统医学。 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都有过灿烂的文化,但是为什么五千年来,到现在为止,唯一没有断层的是中华文化。一个民族的衰落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战争,二是瘟疫。中医学在保障我民族强盛和兴旺,起到重要作用。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阴阳平衡少得病 1、阴平阳秘的状态就是阴阳平衡的状态。 2、顺阴阳者昌,逆阴阳者亡。 3、人要顺从自然,人与自然要保持和谐。 4、以药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 5、中药改善内环境。 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 探索初创期(远古-公元前476年)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在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开始了医疗保健活动。 生产和科学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早期医药卫生的提高,表现在人们同疾病斗争的经验不断丰富 战国时期中医已有了分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及兽医等; 医学分为本草、针灸、脉理三种不同类别战国的扁鹊就属讲究脉理的医家。 医疗经验的积累,医家著书,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 书中提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是自然生物之一,自然界的一切变化会影响人体 对疾病的发生原理,认识到疾病的发生要有一定的致病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治疗疾病提出了“治病必求本”与“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内经》反对迷信“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中医四部经典著作《本草经》《伤寒论》《金柜要略》与《内经》 明代的李时珍《本草纲目》 外科方面东汉时期,华佗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手术 妇科方面、明代万密斋《万氏女科》清代傅山的《傅青主女科》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过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 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 1、整体观点 整体观包括两个方面,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是相统一的。 ‘天人合一’思想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2 辨证施治 辨证是通过四诊收集疾病的各种资料,再用八纲、脏腑、病因等理论进行辨证分析,根据所辩出的“症”,再制订出治疗原则。 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健康是人体阴阳维持相对的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治疗中也考虑权衡阴阳的相关因素,如体质、心理、以及、社会和环境因素。这样就形成了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的中医医疗模式。 治疗讲究“扶正驱邪”“急则治其表,还则治其本” 丰富多样的治疗手段 中药具有天然的药物疗法,毒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易于推广。 内治与外治 针灸、外敷、推拿、刮痧、割治、气功、食疗、导引等 个体化的诊疗体系,所谓量体裁衣。 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病因等各种理论,阐述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引起疾病的原因和发病原理。这些基本理论贯穿在四诊、八纲、气血、脏腑、病邪、外感热病等辨证方法,治则和治法,以及方药等方面构成中医学基础。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