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5ed,new教程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AB:非正式。起初为Internet活动委员会,后来为体系结构委员会,由DOD和NSF提供资金,负责标准提出(研究生实现)。每10个成员负责某个方面,每年召开几次会议讨论研究结果,交流结果形成RFC。1989年夏重组为IRTF和IETF,并接纳更多成员,形成更为广泛的组织。成员服务年限两年,由老成员指定。后来成立了ISOC。IETF包含超过70个工作组。 * * 在因特网草案中完整描述思想,在Internet社团中引起足够兴趣,从而成为建议标准; 经过可正常工作实现后,成为标准草案(两个独立网站4个月以上的严格测试); IAB确信可靠后成为因特网标准。 * * * * * * * * 最受欢迎的实现即WEB,服务器响应客户请求,以中央数据库生成网页。CS距离远近皆可使用。 P2P中用户互为CS,维持本地数据库 * * * * * * 无固定中央DB,用户维护本地DB为附近群体服务。新用户通过查询获知更多用户和内容,重复下去,用户越多,下载越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网络中数据通信的特点 “U”字型 下层协议将上层PDU打包后下送 “水平”传输到接收方 下层协议将PDU解包后上传 下层协议为上层提供服务——垂直 发送/接收方对等的协议层次是“水平的” 1.7.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实体(entity) :任何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通信的规则集合。 服务:本层在协议控制下,为了接收和交付上层PDU所能提供的资源和完成的任务,对上层可见。 本层协议实现依赖于下层服务,但看不见下层协议。即:下层协议实现的根本目的是为上层提供服务。 协议是水平的而服务是垂直的。 服务访问点 SAP:同一系统相邻两层实体交互的地方。 一个“形象的”比喻 下层协议是邮差、服务是邮差的工作,SAP是信箱。 上层用户将信投入信箱,让邮差送信,但不需要知道他是谁。 五层体系结构中的SAP 应用层:用户界面 运输层:端口号 网络层:IP地址 数据链路层:MAC地址 物理层:网卡接口(物理接口)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续) 协议(n + 1) SAP SAP 交换原语 交换原语 实体(n + 1) 服务提供者 第 n 层 第 n + 1 层 实体(n + 1) 服务用户 实体(n) 实体(n) 协议(n) 关于服务原语 定义:上层为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而与下层交换的命令。 注意:我们可能也这样说,“两个对等实体建立连接时,使用4个原语” 请求(Request)--呼叫请求建立连接; 指示(Indication)--指示有人请求建立连接; 响应(Response)--被呼叫方用来表示接受/拒绝建立连接请求; 证实(Confirm)--通知呼叫方,请求是否被接受。 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元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PDU与SDU之间的关系 N+1层 N层 (N)数据 (N)数据 (N+1)PDU SAP (N)SDU (N)PCI (N)PCI (N+1)PDU (N+1)PDU SAP (N)SDU (N)SDU (N)PCI (N)数据 (a)分块 (b)合块 本层PDU即下层SDU 协议很复杂 协议应作最坏的打算 看一个计算机网络协议是否正确,不能光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而且还必须非常仔细地检查这个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鲁棒性。 著名的协议举例 【例1-1】 占据东、西两个山顶的蓝军1和蓝军2与驻扎在山谷的白军作战。其力量对比是:单独的蓝军1或蓝军2打不过白军,但蓝军1和蓝军2协同作战则可战胜白军。现蓝军1拟于次日正午向白军发起攻击。于是用计算机发送电文给蓝军2。但通信线路很不好,电文出错或丢失的可能性较大(没有电话可使用)。因此要求收到电文的友军必须送回一个确认电文。但此确认电文也可能出错或丢失。试问能否设计出一种协议使得蓝军1和蓝军2能够实现协同作战因而一定(即100 %而不是99.999…%)取得胜利? 明日正午进攻,如何? 同意 收到“同意” 收到:收到“同意” … … … … … … 这样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