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卫星城市规划理论 卫星城规划理论 目录 一、卫星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1.概念 1.2.产生过程 1.3.发展阶段 1.4.理论影响 二、卫星城理论的相关分析 2.1.分类 2.2.形成条件 2.3.规模 2.4.功能 三.思考与评价 卫星城理论 一.产生与发展 1.1.概念 1.2.产生过程 1.3.发展阶段 1.4.理论影响 二.相关分析 2.1.分类 2.2.形成条件 2.3.规模 2.4.功能 三.思考与评价 3.1.田园城市与卫星城 3.2.评价与思考 ·一、卫星城理论产生与发展 1.1概念 卫星城市(satellite city):将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大城市以外 的地区疏散,从而降低大城市的人口、建筑密度,在大城市外围所建的城市。 卫星城的目的是为了分散母城的人口和工业,减小中心城市规模,避免中心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和庞大。卫星城市与母城之间保持着相对独立但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 人口 就业 住宅 公共设施 相对独立性 卫星城理论 一.产生与发展 1.1.概念 1.2.产生过程 1.3.发展阶段 1.4.理论影响 二.相关分析 2.1.分类 2.2.形成条件 2.3.规模 2.4.功能 三.思考与评价 3.1.田园城市与卫星城 3.2.评价与思考 ·一、卫星城理论产生与发展 1.2产生过程 “卫星城市”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田园城市理论。 ■台依拉 《卫星城镇》 卫星城这个名字,最初是在1915年由美国人台依拉在他的《卫星城镇》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他主张工业从大城市周边转移,因此也劝说应该通过卫星城来疏散大城市人口。 卫星城理论 一.产生与发展 1.1.概念 1.2.产生过程 1.3.发展阶段 1.4.理论影响 二.相关分析 2.1.分类 2.2.形成条件 2.3.规模 2.4.功能 三.思考与评价 3.1.田园城市与卫星城 3.2.评价与思考 ·一、卫星城理论产生与发展 1.2产生过程 ■ 恩温提出卫星城设想方案 实际创始人 1924年,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是防止大城市规模过大和不断蔓延的一个重要方法,从此,卫星城市便成为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概念。 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卫星城市的定义,认为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卫星城理论 一.产生与发展 1.1.概念 1.2.产生过程 1.3.发展阶段 1.4.理论影响 二.相关分析 2.1.分类 2.2.形成条件 2.3.规模 2.4.功能 三.思考与评价 3.1.田园城市与卫星城 3.2.评价与思考 ·一、卫星城理论产生与发展 1.3发展阶段 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1912年到1920年间,巴黎制定的郊区居住建筑规划,意图在距巴黎中心16km的范围内建立28座卧城,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中心区的居住人口集中和用地紧张等问题,但是由于居民就业和娱乐生活仍依靠母城,所以母城和子城之间的交通荷载随之增加,中心区产业集中等问题也未能解决。 巴黎-卢昂-勒哈佛地区区域规划 卫星城理论 一.产生与发展 1.1.概念 1.2.产生过程 1.3.发展阶段 1.4.理论影响 二.相关分析 2.1.分类 2.2.形成条件 2.3.规模 2.4.功能 三.思考与评价 3.1.田园城市与卫星城 3.2.评价与思考 ·一、卫星城理论产生与发展 1.3发展阶段 卧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优点——分散了大城市的人口,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城市膨胀所带来的矛盾。 缺点——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还消耗了人的体力和时间。 卫星城理论 一.产生与发展 1.1.概念 1.2.产生过程 1.3.发展阶段 1.4.理论影响 二.相关分析 2.1.分类 2.2.形成条件 2.3.规模 2.4.功能 三.思考与评价 3.1.田园城市与卫星城 3.2.评价与思考 ·一、卫星城理论产生与发展 1.3发展阶段 半独立卫星城: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公共设施,居民可就地工作; 1938年,芬兰建筑师沙里宁(Eliel Saarinen)受人委托,在大赫尔辛基(Greater Helsinki)方案中,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