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座谈会主持人
张乾忠 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儿科
参加座谈会的专家(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沛然 教授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儿科
王 琍 副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
田 杰 副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孙 锟 教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陈新民 教授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
汪 翼 教授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儿科
杜军保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杜忠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
李小梅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李渝芬 主任医师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儿科
吴铁吉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
金 梅 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儿科
易岂建 副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周同甫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心脏科
桂永浩 教授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
钱永如 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黄国英 教授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
韩 玲 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儿科
座谈内容
1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问题
2 各项指标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
3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型及各型临床特征
4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诊断
5 病毒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
6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进展及几个具体问题
张乾忠教授:目前在儿科临床上被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病例较多,各级医院的儿科医生在实际工作中都感到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尚存在一些具体问题。我国“小儿VMC的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虽然几经修订,但基本上仍属于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掌握和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标准也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如何科学正确评价标准中各项常用指标的变化(如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升高等)及临床意义是一个重要和实际的问题。不能正确评价标准是导致日常工作中发生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既然诊断儿童VMC缺乏特异性指标,那么采用排除诊断法就不可忽视,诊断VMC时应认真进行鉴 别诊断,以除外类似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VMC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上也出现了一些新进展,尤其是免疫治疗方面,了解这些新进展对提高儿童VMC的诊治水平十分重要。暴发型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救治病死率很高;同时其早期症状不典型,有时主要表现为心外症状,故易发生误诊和漏诊,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偶有发生。儿科医生应该提高对暴发型心肌炎的认识和警觉性,力争做到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正确积极的救治。
根据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并经过一些专家论证,最后确定就“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的选题进行讨论。这次之所以采取“专家座谈会”的形式,一是为了创造条件能让更多的专家有机会参加讨论,也便于读者能较全面地了解专家们的各种观点和认识;二是讨论的问题可以多一些、具体一些,更贴近临床实际,对今后临床工作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这次讨论会除邀请一些老专家外,还有一部分中青年专家参加,下面请各位专家就这次讨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旨时应力争结合临床实际,多介绍一些本单位及个人的经验和体会,也可介绍一些新进展。但要避免纯理论性讨论,以便使读者阅后能有较大收获,对今后实际工作有较大的帮助。
1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问题
马沛然教授:VMC甚为常见,1996年7—8月,吉林省东丰县发生VMC的暴发流行,共发生225例,占同期住院患儿的71.4%,死亡3例。随机抽取39做血清病毒学检查,柯萨奇病毒B1阳性者占87.5%,柯萨奇病毒B4阳性者占12.5%,此次流行由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和吉林省儿科研究所证实。
VMC在婴儿室的流行国内外也均有很多报告。VMC 虽很常见,但国际上无统一诊断标准,而国内虽多次制订和修订诊断标准,但对诊断标准仍有很多重要的不同观点,在这里我谈一谈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第一,制订VMC诊断标准的难点。有些疾病(如伤寒)只要血培养伤寒菌阳性或血中伤寒抗体(菌体抗原“0”,鞭毛抗原“H”)显著升高即可确诊,但VMC缺少这种特异诊断指标。理论上心内膜下心肌活检(EMB)可作为确诊指标,实际上由于设备、技术条件所限和EMB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