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镇雄县久源煤矿
水患防治计划
编制:鲁绍林
2014-10-20
会审意见
矿 长: 法人代表: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总工程师:
调 度 室: 安 全 科:
通 防 科:
镇雄县久源煤矿水患防治计划
一、概况:
1、交通位置
久源煤矿位于镇雄县城南东110°方向,平距约4.5km处,处于镇雄县乌峰镇境内。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04°56′02″~104°56′54″;北纬27°24′55″~27°26′33″。矿井距镇雄县城公路里程约7.5km,交通便利。
2、地形地貌
矿井所在地属高原低中山侵蚀地貌,地形切割中等;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点为矿井东南部的山峰,海拔标高+2060.5m;最低点为矿井西部冲沟底,海拔标高+1655m,区内最大相对高差为405.5m。矿井西部冲沟底(高程+1655m)为矿井最低侵蚀基准面。
3、河流水体
矿井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季节性羽状沟溪较为发育,其流量多受季节性降雨控制。雨季流量较大,旱季基本处于干涸状态。
4、气象及地震情况
矿井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0.7℃,极端最高气温34.8℃,最低气温-11.9℃。
按《关于抗震设防烈度有关规定的通知(云建抗〔1993〕第44号文)》,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区,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5、矿井经济概况
矿井附近居民以汉族为主,主要从事山区农业生产。矿井煤炭资源蕴藏较为丰富,劳动力充裕。
6、井田开发情况
煤矿所在区域位于镇雄煤矿井南部中段,区内现有生产矿井5对,分别为久源煤矿、融安煤矿、大成煤矿、狮子山煤矿和大顺煤矿。久源煤矿为镇雄县久源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始建于1998年,为有证民营煤矿。采矿证登记生产规模9万t/年,2007年核定生产能力5万t/年,现改扩建30万t/年。
7、地质构造
① 区域构造
本区为滇东北“多”字型构造体系的一部分,主要由镇雄复式向斜、芒部背斜、青场向斜以及簸箕湾向斜等4支褶皱以及与其相伴随的压扭性断裂组成。
② 矿井构造
矿井位于镇雄复式向斜南翼西段,总体呈一北东-南西向延伸的单斜构造,地层总体倾向北西,倾角一般为5~18°。受区域构造运动控制,北东、北北东向的褶皱及断裂较为发育。
③ 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
矿井内无岩浆岩分布,变质作用不明显。
8、煤层及煤质
① 煤层
龙潭煤组含煤10层,自上而下依次编号为C、C、C、C、C、C、C、C、C、C,除C及C为矿井内较稳定的可采煤层外,其余均为局部点可采或不可采之薄煤层。煤系地层厚150~175m,平均厚163m,煤层总厚3.69~5.28m,含煤系数为2.26~3.24%。可采煤层(C及C)总厚2.24~4.92m,可采含煤系数为1.37~3.02%。
②、C煤层
俗称“高炭”,为矿井内主要可采煤层,位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上段(P2l 3)地层的上部。上距长兴组(P2c)底界4.21~6.43m,平均5.50m;距C煤层顶板0.79~2.54m,平均1.62m。煤厚1.25~2.97m,平均厚2.26m,属稳定型全区可采的中厚煤层。
煤层呈似层状产出,结构较简单,含夹矸0~3层。直接顶板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厚2.62~6.25m。在直接顶板与煤层间常有厚约0.02~0.05m的薄层状炭质泥岩伪顶。底板为浅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泥岩,局部为浅灰~灰色(含)粉砂质泥岩,厚0.19~1.52m。
③、C煤层
俗称“二层炭”,为矿井内次要可采煤层,亦位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上段(P2l 3)地层的上部,距C煤层底板0.79~2.54m,平均1.62m。煤厚0.81~1.95m,平均1.22m,属较稳定型全区可采的薄煤层。
煤层呈似层状产出,结构较简单,含夹矸1~3层。煤层直接顶板为浅灰~灰色薄~中厚层状泥岩,厚0.38~1.45m。在直接顶板与煤层间常有厚约0.02~0.04m的薄层状炭质泥岩伪顶。底板为浅灰~灰色薄~中厚层状泥岩,局部为浅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厚0.97~3.71m。
二、水文地质情况
1、矿井所在地属高原低中山侵蚀地貌,地形切割中等;地势东高西低,矿井水无自流排泄条件。该区属长江水系支流-乌江上游六冲河流域。矿井内无大的地表水体,季节性羽状沟溪较为发育,其流量多受季节性降雨控制。雨季流量较大,旱季基本处于干涸状态。
2 、含、隔水层
根据调查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及含水介质特征,将井内相应的含水层分为孔隙含水层(组)、裂隙含水层(组)和岩溶含水层(组),其中。
3、老窑水
据统计,自1998年建矿开采至2009年9月30日止,矿山已先后采出C及C煤层原煤约180万t,采空区主要分布于南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ICK西克KTS Core色标传感器操作手册.pdf VIP
- GB50345-2012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docx VIP
- 船舶油漆使用基本基础知识.pdf VIP
- 四年级(上)语文课文同步仿写、续写1.pdf VIP
- 9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高级保育员课件.pptx VIP
- 第十章生态系统.ppt VIP
- 《脑卒中运动障碍康复护理规范》.pdf VIP
- 2012年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作品汇总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判定说课(新蓝).ppt VIP
- 年处理80吨茯苓提取车间提取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