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刍议科技社团法人类型和产权制度.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刍议科技社团法人类型和产权制度.doc

刍议科技社团的法人类型与产权制度 ——“互益-公益法人”论 张代春 (广州市科协学会学术部,广东广州510091) 一、引论 科技社团是社会团体法人,这是公认的结论,进一步分析,法人作为法律拟制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权,这样就引出思考:科技社团法人制度是否具有特征性?谁适合做科技社团资产的产权人?如何实现社团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就是科技社团法人制度及其产权行使问题。这个命题攸关根本,类比来说,近三十年关于国企改革的争议绵延不绝,归根到底就是法人制度的再界定和产权行使规则的不断调整[1]。 科技社团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份,亟须建立符合其类别发展特性的制度体系。鉴于目前对科技社团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①,就法人制度和产权行使规则而言,在系列规范性文件中还没有充分、细致的定性和规制。本文通过研究相关文件、文献,采用历史分析、国内外专题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考察并尝试做出初步的推论和建议,以期对科技社团的创新发展有所助益。 二、科技社团的产权制度研究 (一)历史回顾 从历史的脉络来看,从法人、产权制度变化角度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以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为分界点,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系由此松动分解。之前的科技社团基本上都是官办性质,依附性高,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此后随着社会全面建设的开放搞活,科技社团新成立数量出现了几次高峰[2],大量草根性质的科技社团成立,在增强了社团独立性的同时也改变了社团总体资产来源和组成比例。 同时,“政社分离”的改革也促成了科技社团从政府/行业的附庸组织到独立社团法人的转变。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报告中连续要求要“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虽然没有直接提“政社分离”改革,但是通过“三撤两定”原则②制订的实施方案事实上也收到了相同的效果。以2001年广州市政府机构改革为例③:广州市各级党政机关按照“三定”④原则进行机构改革,人员编制精简比例达34.38%,政府工作部门由55个减为41个,精简率幅度达25.5%。事后来看,在与政府的人、财、物三方面的快速分离过程中,科技社团基本上没有对等身份参与财产分割的能力和意识,这类科技社团短时间内失去了原有组织基础和财政供养,属于为改革让路的一类。这在2007年重庆市实行的“政社分离”实施方案⑤中体现明显,文件规定:社团原人事组成中系现职机关干部的一律撤离,社团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的限期回收,文件对社团今后可能出现的运营困难和财政窘迫未作考虑。 综之,时至今日的科技社团基本上脱离了国家法人制度时期,虽然既往体制运行的惯性仍然存在,但作为独立社团法人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进入了自主发展、自筹资金、自我管理时期。 (二)科技社团法人制度的类型 1、国家/政府法人制 这是与计划经济制度配套的社会组织法人制度,在此阶段的科技社团具有明显的国家法人和相应的产权行使特征:即一般由政府许可成立,治理结构为政府主导型,活动内容具有明显的政府施政辅助角色。根据中国科协的统计,1977年恢复活动和新成立的53全国性学会⑥基本上采用了直接或间接(即“挂靠”)政府管理的方法,其组织形式、机构配置、决策机制套用行政模式,此阶段的科技社团即是明显的政府所有并指导经营的产权运行体制。 2、公益法人说 2004年清华NGO 研究中心学者提出公益法人论⑦,其主要观点是:社团财产属于公益产权,财产运作收益属于全社会而不归属于任何个人,它的产权基础既非私人产权,亦非国家产权,而应为区别于私人产权和国家产权的新型产权,其来源是捐赠、政府提供的公共资金(拨款、补贴、委托、购买服务等)等多元化筹款方式,它基于政府/公众捐赠和志愿服务形成,来源于社会并用之于社会,其运作管理要接受社会的监督。这种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国内各类基金会与政府或相关部门产权模糊导致的管理混乱,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引发的救灾善款使用问题的普遍质疑,增加了采纳本说的现实迫切性。 笔者看来,公益法人论至少将解决三大难题:一是由此厘清政府/个人与社团的产权关系,从此建立更为精确的法律规制体系;二是点明公益宗旨,为寻求公众支持和政府优惠政策提供依据;三是为公益社团建立高度透明、公平公正的组织体制和全过程、全社会监督的运行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3、互益法人说⑧ 鉴于国家/政府法人论已经明显不合时宜,而公益法人说似乎难以满足科技社团的发展需要,因为与慈善社团的公益性比较,科技社团有明显的区别,于是就有学者[3]质疑: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定义的“非营利性”社团就一定只能是公益性质么? 因此,随着对社会组织研究的深入,国内研究又提出更细化的分类和概念,产生了国家法人与公益法人之间的“第三选择”,即互益法人论。通过考察国外NPO的立法经验:如美国明确地将NPO分为三类:公益法人、互益法人和宗教法人,前两种法人由具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