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近十年来晚清灾荒综述介绍.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十年来晚清灾荒研究综述 摘要:近十年来, 对晚清(1840一1911)灾荒的研究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 涌现了许多颇具学术价值和特色的成果。诸如,对晚清灾荒成因、晚清灾荒影响、晚清救灾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系统,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这篇综述就是对近十年来晚晴灾荒的一个系统总结。 关键字:晚清 灾荒成因 灾荒影响 救灾措施 关于“灾”的解释有许多说法,黄向辉[1]的解释较为全面,我也是按他的解释理解灾荒的。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重要的联系。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涉足在灾荒史领域的研究者并不多。80年代后,随着社会史的复兴,这种情况逐渐有所改观。近十年来,一些矢志于晚清灾荒史研究的史界同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灾荒史的研究中去,使晚清灾荒史研究硕果累累,并呈方兴未艾之势。我对这部分的研究较为感兴趣,所以就近十年来晚清的灾荒情况我做了较全面的总结。 晚清灾荒成因的研究 诱发灾荒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等;社会因素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政治腐败与战争频繁,鸦片的种植,还有内乱、苛政等。我们分析灾荒发生的成因时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 (一)自然因素 关于自然因素引发灾荒的研究,苏全有[2]认为造成晚清灾荒的一个自然因素是气候。鲁克亮[3]认为自然因素有:气候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管恩贵[4]认为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自然因素,但是自然因素不是灾害发生的唯一因素。倪玉平[5]认为造成晚清灾荒的因素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江湖垦植等。王宏伟[6]认为自然因素有地理和气候因素。郭文娟[7]论述了自然因素在晚清“丁戊奇荒”在内的灾荒期间的重要性。郝平[8]也对山西“丁戊奇荒”的原因作了介绍。赵艳萍[9]提出了造成蝗灾的原因,她认为蝗虫数量的消长受诸多因素影响,有气候、环境、食料、蝗虫生理特性等自然因素。芮锐[10]在分析晚清河政弊坏的原因中指出自然因素有地理原因和气候原因。于志勇[11]则从区域的角度指出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具有区域特点的自然灾害又进一步影响着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整体环境。王宏伟[6]总结晚清北京灾害的成因是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本地极易发生水早灾害。晚清华北地区灾荒频发,周秋光、屈小伟、程扬[12]认为有自然因素是华北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赖莉云[13]在他的作品中说,晚清时期, 广西几乎无年不灾, 且许多年份多灾并发, 其中尤以水、旱、蝗灾居多,此种情况与广西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直接相关,自然灾害的频发危及广西的经济和社会稳定。谢琦瘟[14]从广东的自然环境论述瘟疫多发的缘由。杨鹏程[15]对清代后期湖南自然灾害的成因作了系统总结。王林[16]也总结了晚清山东灾荒发生的自然因素。李玉尚[17]对晚清江南地区传染病的原因也作了全面的总结。李永宸[18]等详细总结了晚清岭南地区流行的霍乱和旱灾的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关于社会因素引发灾荒的研究,苏全有[2]认为造成晚清灾荒的社会因素是政治腐败与战祸频繁。鲁克亮[3]认为造成灾荒的社会因素有:政治腐败与战争频繁,鸦片的种植等。他认为灾荒发生的原因,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灾荒的形成往往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换言之,灾荒发生不仅仅是自然现象,它还是一个社会现象。管恩贵[4]认为战争、内乱、苛政、官僚腐败等往往对灾害的发生起催化作用,亦可以加重灾害的的破坏程度。倪玉平[5]认为吏治败坏等人为的原因使得晚清的水早灾害等等频仍出现, 造成巨大损失, 并由此引发系列社会问题。王宏伟[6]认为历史灾害学的研究表明,自然灾害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在社会性中,其核心就是人。郭文娟[7]论述了晚清“丁戊奇荒”在内的灾荒期间,清政府地方官员的腐败表现,作者认为正是地方官员的腐败使得本相对完善的荒政措施得不到体现,这是人治制度下的产物。郝平[8]也对山西“丁戊奇荒”的原因作了介绍。赵艳萍[9]认为有军事活动频繁、耕作方式粗放、政府和民众消极的捕蝗意识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人类的社会活动带来的影响对蝗虫数量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芮锐[10]指出社会因素有政治制度弊端,吏治腐败,国力衰微,清廷对河工重视程度降低,治河思想和方法陈旧。于志勇[11]则从区域的角度指出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人为因素加速了自然生态的恶化,两种因素的合力决定了该地区自然灾害的频发,具有区域特点的自然灾害又进一步影响着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整体环境。王宏伟[6]认为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清政府财力的不足、官僚队伍的腐败等原因共同构成了清末北京灾害频发且不断加剧的原因。晚清华北地区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