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危化品安全培训多项选择题复习题
危化品安全培训多项选择题复习题
序号 内 容 答案 1 1993年6月26日16时15分,河南省郑州市食品添加剂厂仓库内的7吨多过氧化苯甲酰发生爆炸,随着爆炸的巨响,一股黑烟夹着火球瞬间升上天空,形成一团黑蘑菇云,爆炸产生的猛烈的气浪和冲击波,击倒了厂房和院墙,浓烟尘土散尽,3700m2的建筑物已成平地,相邻的企业也受到灾害,从现场找到了27名遇难者的残骸,另有33人受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试分析事故原因和应对措施: A.过氧化笨甲酰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 B.易燃易爆物品可以不按规定存放。 C.如企业无人负责安全生产、无安全管理制度,也不会发生事故。 D.按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E.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DE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中国石油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2.3万m3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并连续引爆1号、2号、3号、4号、油罐。事故发生后,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全力投入抢险灭火的战斗。共出动消防干警1000余人,消防车147辆,舰船10艘、水上飞机、直升机参入灭火,黄岛区组织几千人的抢险队伍,经过5天5夜的浴血奋战,终将大火扑灭。这起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导致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试分析事故原因及责任: A.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爆油气,导致特大火灾事故。 B.混凝土油罐遭受雷击一般不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C.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域应按规定设置防雷电装置并每年检测一次。 D.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应对该事故负直接责任。 E.胜利石油总公司应对该事故负主要责任,黄岛油库不负责任。 ACE 1982年3月9日7时30分,福建省福鼎县制药厂冰片车间3名工人上班后,1人去加热溶解锅拉原料,开真空泵,另2人到结晶槽退油料,并帮开泵的工人拉聚氯乙烯管到西南角第一组第二组结晶槽内抽油。约5、6分钟后即8时02分,无接地装置的聚氯乙烯管在抽油过程中发生静电积聚,引起火灾。在厂部正准备开会的厂长、书记等干部和工人闻讯后立即赶紧到现场,奋力扑救。但因结晶槽工段易燃品遍布,火势迅速蔓延,加之厂领导指挥失误,灭火方法不当,引出火种,连续爆燃,封死退路,导致正、副厂长及书记等65人死亡,35人受伤,经济损失367万元。试分析事故原因及应对措施: A.危险化学品单位按规定设置防静电的接地装置。 B.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条件要干,没有安全条件也要干。 C.消防器材应按规定集中存放和保管。 D.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符合国家法律和国家标准的规定。 E.企业应按规定制定灭火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 ADE 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浙江省温州市电化厂液氯工段,1只充装量为0.5t的电化30#钢瓶突然发生爆炸。钢瓶碎片传使位于现场的其它59只钢瓶中的4只发生爆炸。此外,钢片碎片还击穿5只,击伤、变形13只。使414㎡混合结构的包装厂房全部倒塌,相邻的砖木结构厂房部分倒塌,1台5t的电动行车坠毁,2台3t地磅压毁,10t液氯贮槽的阀门被打断,液源工段的管线全部破坏,当班的8名操作工当场死亡。爆炸后扩散的10t氯气波及7.35k㎡。此事故共导致59人死亡、779人中毒,是建国以来最惨重的钢瓶爆炸事故。试分析事故原因及措施: A.这是一起因容器爆炸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 B.为了工作方便可以不按《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要求运装、使用危险性气体。 C.对生产使用氯气单位的员工及附近居民应进行危害作用及防护方法的安全教育。 D.生产、使用氯气的单位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防尘口罩。 E.生产、使用氯气单位的员工、医生应学习和掌握氯气中毒的抢救方法。 ACE 1981年8月1日15时30分,辽宁省海城市化工厂氯化钡车间3名工人在停产期间清理硫氢化钙储罐。因罐底阀门不能开启,便打开下人孔盖由1人进罐作业。10时30分,因气温高达33.7而中断罐中作业。下午2时30分,该工人仍进罐继续作业,3时30分,另1人喊其休息时,发现该工人已昏倒在罐内。2名工人先后进入罐里救人,另一名工人又昏倒在罐内。车间副主任赶到后,立即下罐抢救,人未救出,自己却倒在罐内。之后,车间支部书记、车间主任不听劝阻又进入罐内合力将中毒的工人救出,车间书记又昏倒在罐里。厂领导赶到出事地点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工作。 A.这是一起因急性中毒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 B.储罐设计不合理,未有防中毒的安全措施。 C.只要工作需要,未办罐内作业许可证,也得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D.为了救人无需采取安全措施和佩带防护用品用具。 E.化工部《安全生产禁令》不适用储罐作业的要求。 AB 1991年9月2日下午,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