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审计实务与原理
审计学内容框架
审计理论: 审计实务:
绪论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注册会计师执业职业准则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流程 存货与生产循环审计
审计重要性与风险 货币资金审计
审计证据与工作底稿 完成审计工作
审计报告
绪论
1、发展历程:①产生于意大利②形成于英国③发展于美国④完善于中国
2、产生原因:两权分离(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1721年,英国 查尔斯·斯内尔——会计第一人
3、审计主体: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
4、审计方法:账项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
5、业务范围:鉴证业务 相关业务
6、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我国是和合伙制,没有该形式)
①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
②合伙会计师事务所
③独资会计师事务所 ④有限责任合伙会计师事务所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基本框架
[教材18,19页具体补充]
教材20,21页 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48条。
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鉴证业务:
定义: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 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外的 预期使用者 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五大要素: 三方关系;
鉴证对象;
标准;相关性,完整性,可靠性,中立性
证据;
鉴证报告。
PS:
职业怀疑态度: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的证据的有效性, 并对相互矛盾的证据,以及引起对文件记录或责任方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
鉴证业务风险:在鉴证对象信息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提出不恰结论的可能性。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在审计报告日或审计报告日之前,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员对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读和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注册会计师不能出具无保留结论报告的情况:
工作范围受到限制
责任方认定未在所有重大方面做出公允表达
鉴证对象信息存在重大错报
标准或鉴证对象不恰当
质量控制准则[P26~27]
第三章 审计流程
民间审计→鉴证→财报鉴证→财报审计
目标(1)总目标:合法性、公允性
具体目标:
流程: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
公允性?不误导决策
问:为什么是合法性、公允性,而不是真实性、正确性、准确性?
答:考虑重要性和风险性(1)会计中存在大量的估计和判断(2)审计方法的限制
财务报表审计流程: 了解被审计对象可审性
决策是否接受委托
商定业务约定条款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识别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评估交易、账户余额重大错报风险
总体计划
具体计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