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_氮的循环学案
第三章 第二节 氮的循环学案
知识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 、NO 、NO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3的性质。
学习重点 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学习难点 硝酸的氧化性。
知识框架
知识梳理
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氮的存在形态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以 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以 的形式存在于动植物体、土壤和水体中。
2、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1)在自然界中豆科植物根部的 ,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 等含氮的化合物。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少量的 和 化合生成NO,NO和O2迅速生成 并随水进入土壤和水体。
(2)人们通过化学方法把空气中氮气转化为 ,再根据需要进一步转化成各种 。
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是化学变化
B.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
C.化石燃料燃烧通常不释放出氮氧化合物
D.植物秸秆燃烧时放出氮氧化合物,参与了氮的循环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及其变化
1、氮气
①与氧气反应:通常状况下氮气和氧气 ,但在放电条件下,却可以直接化合生成 色,
溶于水的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与氢气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与金属镁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练习2、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2
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g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 毒。在常温下与空气中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氮:是一种 色 味的气体, 溶于水, 毒。二氧化氮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该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氮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练习3、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发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下列关于N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氧化产物 B.NO不是亚硝酸酐
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物质的还原产物 D.NO是棕色气体
3、氮的固定
⑴概念: 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⑵分类:可以分为 、 。
练习3、下列反应起了氮的固定作用的是
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B.NO与O2反应生成NO2
C.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D.由NH3制碳铵和硫铵
4、氨与铵态氮肥
⑴氨
①物理性质
氨是 色 气味的 体。
喷泉试验
实验现象:形成喷泉,且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实验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处形成喷泉。
(1)压强差的形成:气体极易溶于水或某种溶液的性质,也可以是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导致瓶内压强小于外界的压强。
(2)喷泉实验的用途:形象地证明某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或特定溶液)或气体与液体能够快速反应。
实验结论:氨气 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使溶液显 性的物质。
实验成功的关键:a瓶内外压强要足够大,b盛放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否则瓶中有液体,会使气体在实验前已有大量溶解,造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章DCMCT实验平台简介.doc
- 第二章EJB环境的部署和第一个EJB例子的开发1.doc
- 第二章EL辅助单元1.doc
- 第二章_倍捻机.doc
-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答案).doc
- 第二章《恒定电流》单元测试(人教选修3-1).doc
-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2.2《芳香烃》课时练习(新人教版选修5.doc
- 第二章三极管练习题.doc
- 第二章刻度尺读数练习.doc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探究式导学教案.doc
- DB34_T 2335-2015 土壤深松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docx
- DB33╱T 2175.4-2018 人民法院诉讼服务规范 第4部分:网上服务.docx
- 2025年游戏用户付费动机与消费体验的实证研究报告.docx
- 海洋牧场建设效果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DB33-T 2510-2022).docx
- 中国新消费品牌市场细分与增长白皮书.docx
- DB3302T1116-2020 防雷重点单位防雷安全管理规范.docx
- DB34∕T 1557-2011 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范.docx
- 城市公园智慧化生态监测2025年跨境合作技术创新分析.docx
- DB35_T 1961-2021 公路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技术规程.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用户付费意愿与数字化转型关联度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