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 汉字研究 第一讲 古文字 由篆到隶的变化过程称为“隶变”。隶变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一、甲骨文 甲骨文字的特点: 二、金文 作××宝尊彝 《金文编》正编收有2420个单字, 《金文形义通解》收有2655个单字。 三、战国文字 战国文字指的是上起春秋末年,下迄秦统一中国这一历史时期内所有的出土或传世古器物上的文字。 王国维:西土文字、东土文字。 唐兰:秦文字、六国文字。 战国文字五系说 1.秦系文字 2.楚系文字 3.齐系文字 4.晋系文字 5.燕系文字 郭店楚简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 《老子》《太一生水》《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 第二讲 古文字的结构 专题二:古文字与文言文的阅读 B 右文说 ☆文言文,从整体上看,有以下的特点: 1.在早期的汉语里,单音词占有绝对的优势; 2.在早期的汉语里,使用词的本义的现象十 分普遍; 3.即使在文言文里见到的所使用的意义不是 字的本义,如果掌握了字的本义和词义引申 的规律,文言文中所用的意义也往往可以据 本义推出。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 ★归 ☆此字原作“歸”, ☆《说文》: “女嫁也。从止从婦省, 声。” ☆“归”的本义是女子出嫁,先秦作品中还常使用。 如《诗经·周南·桃夭》: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大道之行也》:“男有分,女有归。” ☆引申为回到家里。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又引申为回到原地。 晏殊《浣溪沙》:“似曾相识燕归来。”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 ☆此字金文作 ,象把细丝拿到火光上去 看,显示周围的环境是黑暗的,本义是黑 暗。 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 也。” ☆引申为昏暗的环境或感觉。 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 ☆引申为深而静。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梅尧臣《鲁山山行》:“幽径独行迷。” ☆植物深、密、静亦可用“幽”字形容。 ★幽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 ★镜 ☆从金,竟声。 ☆本义指照人面容的镜子。 ﹡古代镜子都是用青铜铸成的,玻璃镜子是 很晚才出现的。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服衣冠,窥镜。”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 陆游《书愤》: “镜中衰鬓已先斑。”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 ★鉴 ☆“鉴”字原作“鑑” 《说文》: “鑑,大盆也,……从金,監声。” ☆“鉴”原是一种装水的容器,多用青铜铸 造。古人用鉴装水来照自己的面容,以发现 脸上的污垢,因此“鉴”字往往有明亮之意。 ☆又引申为动词,意思是察见自己的缺点。 如《国语·吴语》: “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 ☆“以史为鉴”:《资治通鉴》 ☆鉴 ☆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水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镜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 ★窥 ☆《说文》: “窥,小视也。从穴,规声。” ☆“窥”本义是从小孔中看,因此字从“穴”。《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服衣冠,窥镜。” ☆镜子面积小,因此往镜子里看也叫“窥”。 ☆引申为偷看 ☆又引申为觊觎行为。 贾谊《过秦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姜夔《声声慢》: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 ★召、招 ☆二字均读zhāo,古代也是同音字,但意义 不同。 ☆“召”字从口,刀声。指用语言召唤; ☆“招”字从手召声,指招手的行为,引申为 以招手召唤人。 ☆《鸿门宴》: “范增起,出,召项庄。” ☆同篇:“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古文字与文言文阅读 ★玦 ☆玦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其形为环形而有缺 口,有断绝之意。 ☆“玦”字从玉,夬声,与从水夬声的“决”字 同音 ☆古人佩带玦是表示或提醒自己做事果决善 断之意,但“玦”也有绝断之意。 《国语·晋语一》记晋献公让太子申生率军去 伐东山。临行为太子身上佩带“金玦” ,本是 勉励太子遇事有决断之意,但大臣狐突却认 为这象征着献公父子关系绝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