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省道桥梁钻孔灌注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解说.doc

81省道桥梁钻孔灌注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解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我公司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协议书; 2、81省道温岭段改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技术规范; 3、《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交公路发[2009]221号); 4、《浙江省81省道温岭段改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2012年10月); 5、81省道温岭段改建工程(第五合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6、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76-95); 7、《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74-94);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9、《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JT076--95) 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4、《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J257-2000) 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7、《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 (二)编制目的 为保证项目部桩基施工的顺序进行,确保机械安全使用和从业人员在施工中的安全,最大限度的控制危险源,尽可能减少事故、财产损失,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特制定本方案。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浙江省81省道温岭段改建工程05施工标段所有基桩施工。 (四)安全生产目标 1、杜绝重大人员伤亡事故; 2、杜绝多人重伤事故; 3、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 4、杜绝重大水灾、火灾事故; 5、杜绝易燃易爆物品爆炸事故; 6、消灭违章指挥,消灭违章作业,消灭惯性事故; 7、年重伤率控制在0.6‰以下,年轻伤率控制在1.2‰以下。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81省道温岭段改建工程第05施工标段,位于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东部新区,桩号K19+650-K26+371,本合同段共有桥梁7座桥梁分别为,淋川桥K19+931\塘脚河桥K20+713\东海塘一桥K21+558\碧海湖桥K22+292\东海塘二桥K23+182\石板殿桥K26+032\改路桥GK0+117共七座桥,桥桩总计160根,其中摩擦桩114根,嵌岩桩(石板殿桥)46根。 (二)、水文地质特条件 1、地形、地貌:本合同段所在地属于海积平原区地貌单元,勘察区地处温岭市区东侧、箬横镇,测区为海积平原区,地形平坦,水网密布,沿线以瓜棚、菜地、水稻田为主,自然地面标高在1.3~3.6m之间(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线路沿线交通便利,村庄密集,人口众多。 2、工程地质:路线地处温岭市区东侧、箬横镇,测区为海积平原区,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沿线以瓜棚、菜地、湿地为主,自然地面标高一般为-0.15-2.7m(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软土路基段:该路段为海积平原区,表层为软可塑海积相粘土,厚度0.5-2.5m;上部为厚层海积软土,岩性为流塑状淤泥、淤泥质土,厚度为10.9-18.0m;中部为可塑状海积相粉质粘土,局部软塑状海积相粉质粘土,具中等压缩性;下部为海积相可塑状粉质粘土,中等压缩性。 石板殿桥:该路段处于丘陵山麓区,表层为碎石填土,层厚1.0-4.8m,下部为海积软塑粉质粘土,下浮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西山组含角砾凝灰岩,近山段基岩面起伏变化较大。 1)填筑土层(Qme) 上部广泛分布,灰黄色或杂色,可塑,局部软塑,切面光滑,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见少量铁锰质色斑,韧性及干强度高,层顶埋深0.0~1.1m,厚度1.0~3.8m。 2)淤泥质土(Q2m4) 广泛分布于海积平原上部,灰色,流塑,切面光滑,稍具光泽,见大量云母碎屑,含腐殖质,局部地段稍有臭味,芯样无法自立,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局部含少量机质及贝壳碎屑。土层稍具粘性及滑腻感,具高压缩性、高含水量、高孔隙比等特性,土层力学性质极差。局部变相为淤泥。层顶埋深1.7~21.5m,厚度1.6~24.7m。 4)粉质粘土(Q2al+l3) 广泛分布于海积平原中部,灰黄色--灰绿色,可塑。切面光滑,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见少量铁锰质色斑,韧性及干强度高。层顶埋深34.4~45.8m,厚度1.2~7.4m。 5)粉质粘土(Q2m3) 广泛分布于海积平原中下部,灰色,软塑,局部可塑。切面光滑,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50.8~64.0m,厚度1.6~14.6m。 6)含砂粉质粘土(Q2m3) 广泛分布于海积平原下部,灰色,软塑。切面稍粗糙,稍具光泽,无摇震反应,夹粉砂薄层,层厚1-5mm,占约10%--25%,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层顶埋深64.1~87.2m,厚度7.8~43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