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钩虫丝虫旋毛虫.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治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改变食肉方法;加强肉类检疫、灭鼠。 治疗药物 阿苯达唑、甲苯达唑。 丝虫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寄生性线虫。 寄生在人体的丝虫有8种。在我国有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 成虫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心血管和体腔等组织脏器内,引起丝虫病。 丝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世界六大热带病之一。 成虫:两种丝虫形态基本相同,乳白色,细长如丝线,体表光滑。 虫体细长,头钝圆,尾尖细,外被有鞘膜 体核是虫种鉴定的依据 头端无核区为头间隙 尾核有或无 马来微丝蚴 班氏微丝蚴 * 班氏丝虫微丝蚴 体态柔和,弯曲较大 马来丝虫微丝蚴 体态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 班氏丝虫微丝蚴 头间隙:较短 体核:圆形,较小,大小均匀,排列疏松,相互分离,清晰可数 马来丝虫微丝蚴 头间隙:较长 体核:卵圆形,大小不等,排列紧密,常相互重叠,不易分清 班氏微丝蚴:无尾核。 马来微丝蚴:有尾核2个,前后排列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体态 柔和,弯曲较大 硬直,大弯上有小弯 头间隙 (长:宽) 较短(1:1或1:2) 较长(2:1) 体核 圆形,较小,大小均匀,排列疏松,相互分离,清晰可数 卵圆形,排列紧密,大小不等,常相互重叠,不易分清 尾核 无 有2个,前后排列 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班氏微丝蚴为晚上10时至次晨2时 马来微丝蚴则在晚上8时至次晨4时。 白天 夜晚 寄生部位(成虫):人体淋巴系统 感染阶段:丝状蚴 中间宿主:蚊 感染途径与方式:蚊叮剌吸血,经皮肤感染 具有夜现周期性。 致病机制: 丝虫寄生引起淋巴组织的超敏反应 使淋巴瓣膜受损,导致淋巴回流障碍 引起淋巴水肿 刺激组织增生,纤维化。 (1)微丝蚴血症:一般无症状,或仅有发热和淋巴管炎表现。 (2)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丝虫热,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丹毒样皮炎。 (3)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象皮肿 鞘膜积液 乳糜尿 隐性丝虫病 病原学检查: (1)血检微丝蚴:取血时间21:00~2:00。 首选厚血膜法、新鲜血滴法、乙胺嗪白天诱出法 (2)体液和尿液检查微丝蚴 (3)成虫检查法 班氏丝虫病世界流行,马来丝虫病分布在亚洲。 丝虫病曾经流行于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 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审核认可,中国在全球83个丝虫病流行国家和地区中率先消除丝虫病。 流行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为温度、湿度、雨量、地理环境等。 (1)传染源:血中有微丝蚴的病人及带虫者 (2)传播媒介: 班氏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 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为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 (3)易感人群:男女老少均可感染。 1.普查普治 普查应以1周岁以上的全体居民为对象,要求95%以上居民接受采血。 治疗首选药物乙胺嗪(海群生)。 2.防蚊灭蚊是控制丝虫病的关键措施。 褐云玛瑙螺 福寿螺 蛞蝓 (1)钩蚴性皮炎: 患者局部皮肤有针刺、灼烧感,奇痒难忍,进而可有丘疹出现,即为钩蚴皮炎 继发感染后可形成脓疱。 (2)呼吸系统病变 钩蚴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 患者可出现阵发性咳嗽、血痰及哮喘,甚至大量咯血。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消化道症状 初期为上腹不适及隐痛,后发展为恶心、呕吐、腹泻等;食欲增加而体重却渐轻。 重度感染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异嗜症 (2)贫血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主要症状:皮肤蜡黄、黏膜苍白、头晕、气短乏力和心慌等。 有的病人有消瘦、浮肿,以下肢多见。 钩虫浮肿病人照片 贫血发生机制: 钩虫吸入的血液迅速排出体外; 钩虫头腺分泌抗凝素; 虫体不断更换咬附部位; 钩虫对肠黏膜的损伤,影响营养物质吸收。 (3)婴儿钩虫病 多由十二指肠钩虫引起 可能是幼虫经胎盘或乳汁感染。 最常见的症状为急性便血性腹泻,大便呈黑色或柏油样,面色苍白,发热,食欲减退等。 1. 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从粪便中查虫卵。 2. 钩蚴培养法 检出率同饱和盐水浮聚法,但需5~6天,可做虫种鉴定。 3. 改良加藤法 4. 免疫诊断方法 流行环节 传染源:排出虫卵的带虫者和钩虫病人; 传播途径:丝状蚴经皮肤钻入而感染;婴儿可通过胎盘和乳汁感染; 流行因素:与自然环境、种植作物种类、生产方式及生活条件等因素有关。 钩蚴性皮炎 钻入皮肤24小时内用皮肤透热疗法。左旋咪唑硼酸乙醇溶液可快速止痒消肿。 驱虫治疗 甲苯达唑、阿苯达唑等。 加强粪便管理 个人防护 穿鞋下地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 其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骨骼肌细胞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可作为该虫宿主。 引起旋毛虫病,人兽共患,严重感染时可致患者死亡。 成虫: 线状,雄虫(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