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儒家所选择的是内在超越的路向?)
2.B(“本心流于不善的现实的人”的说法不妥,原文是“现实的人之所以流于不善,并非人的本心所致”,)
3.B(“儒家都是无神论者”这一分析属于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3分)D支,抵挡。
5.(3分)D①从侧面表现仇悆深得民心,⑤从侧面反映仇悆所受到的尊重。
6.(3分)C“犒劳全体将士”不当,应是“犒劳来投奔的人”。
7.(10分)(1)仇悆抄写诏书内容公布到各个郡县,读到的人都激动得流泪,都想自告奋勇去杀敌。(4分,揭、读者、自奋、句子通顺各1分)
(2)仇悆竭力陈述不能这样做,张浚也赞同他的观点,因而最终保全救活了几个州的百姓。不久朝廷下诏让他赴京,军民痛哭着为他送行。(6分,力、全活、寻、诣、阙、句子通顺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飘”“挂”用得好。 [1分。答对两个1分,答对1个不给分。]
飘,把游子思乡之泪随塞外飞花漫天飘舞的情景描述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出情,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 [2分。分析1分,手法(情景交融、比喻、拟人、夸张等)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挂,把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垂柳的情景描述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2分。分析1分,手法(化虚为实、情景交融、拟人等)表达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9、颈联直抒胸臆,(1分)抒发的是年华已去而功业未成的感慨。(2分)尾联“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抒发了两种情感,一是为好友宇文判官出使顺利返回瓜州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同时又为自己仍然滞留在边塞(威武)而归期无着落而感到伤感与无奈。(每种情感1分,共2分)这一联在叙述中间接抒情,高兴又伤感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的透露出来,含蓄而又意味深长。(1分)
10、名句名篇默写(6分)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A3C1D2(B“都是因为他死要面子,这为他后来的转变作了铺垫”错,死要面子是有的人的看法,而非九度的实际特征,而九度的生活态度始终未变,所以涉及不到“转变”这一说法。E并非“一波三折”;C复杂情感不妥,主要是敬佩,故选此项得1分)
(2)九度是一个贫困却不潦倒,屡遭不幸却能以一种热情、坚强、乐观的心态,一种有尊严的生活方式,去面对人生的生活强者的形象。(2分)
坚强、乐观:他人生多舛,上大学时,生活贫困,工作后受牵连下岗,后来爱人查出了淋巴癌,做生意失败,又被人欺骗,但他丝毫没有消沉之气,而是坚强面对,勇于承担,并且总是能看到生活中的温暖,热情地对待生活。(2分)
自尊自立:拒绝接受贫困贷款,在校友录上的留言向来是报喜不报忧,拒绝接受同学们的帮助,在聚会上拿不出钱却不肯白占大家的便宜,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都表现了他的自尊自立。(2分)
(3)①与九度形成对比。既写出了“同学们”面对生活,总是看不到生活里的温暖,缺乏对待生活的热情的错误心态,又衬托了九度贫困却并不潦倒的风度,写出了九度的坚强乐观,使九度这一形象更加突出。
②揭示主旨,深化主题。“同学们”是社会中大部分人的代表(缩影),在他们的身上反映出了当今社会很多人共有的心态,同学们的生活态度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都有顺境逆境,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各每方面3分,观点各1分,分析各2分)
(4)两个观点皆可,酌情给分。
参考示例:
认为必不可少。主题角度:小说结尾画龙点睛,使读者对作品主题的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情节安排角度:与前文九度的表现和题目相照应。人物形象塑造角度: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完整。
认为画蛇添足:表达效果角度:如果没有这个结尾,小说会给人更大的思考空间。主题角度:限制了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人物形象塑造角度:不影响人物形象的完整性。
12.(25分)
(1)C3D2B1
(A.使梁漱溟享有新儒学先驱者盛名的不仅仅是因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出版;E.梁漱溟远离书斋的人生实践的意义,并非是虽享学者之名,实乃一个社会活动家; B.从文中句子“我‘处处皆有责任,而我总是把最大的问题摆在心上。所谓最大的问题即所谓中国问题’。在这样的信念驱动下,梁漱溟南来而北往,数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他的‘人生实践’之路”可以看出,山东邹平的乡村建设活动,并不仅仅是为了实践其观点,更主要的是因为责任,因为中国问题)
(2)①梁漱溟不认为自己是学者,是因为:他一向不为了学问而做学问,只是好发现问题,好用心思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已,谈学问,只是不得已,外人看他像是在谈学问,其实,志不在学问。(2分,意思对即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