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docVIP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640-2012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noise monitoring Routine monitoring for urban environmental noise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2-12-03 发布 2013-03-01 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发布 目次 前 言 II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区域声环境监测 2 5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 3 6功能区声环境监测 5 7监测点位调整 7 8城市声环境监测报告 7 9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点位基础信息表、记录表与结果统计表...9 刖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范城市 声环境常规监测与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的监测内容、点位设置、监测频次、测量时间、评价方法 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2年12月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的监测内容、点位设置、监测频次、测量时间、评价方法 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保护部门为监测与评价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所开展的城市声环境常规监 测。乡村地区声环境监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T 1519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A 802 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 也称例行监测,是指为掌握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环境保护部门所开展的区域声环境监测、 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和功能区声环境监测(分别简称:区域监测、道路交通监测和???能区监测)。 3.2城市道路 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主要为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 含轨道交通走廊的道路及穿过城市的高速公路。 3.3城市规模 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按市区常住人口,巨大城市为大于1000万人,特大城市为300万 人?1000万人(含),大城市为100万人?300万人(含),中等城市为50万人?100万人(含), 小城市为小于等于50万人。 3.4大型车 根据GA 802,指车长大于等于6 m或者乘坐人数大于等于20人的载客汽车,以及总质量大 于等于12 t的载货汽车和挂车。 3.5中小型车 根据GA 802,指车长小于6 m且乘坐人数小于20人的载客汽车,总质量小于12 t的载货汽 车和挂车,以及摩托车。 3.6功能区 根据GB/T 15190所划分的城市各类环境噪声适用区。 4区域声环境监测 4.1区域监测的目的 评价整个城市环境噪声总体水平;分析城市声环境状况的年度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 4.2区域监测的点位设置 4.2.1参照GB 3096附录B中声环境功能区普查监测方法,将整个城市建成区划分成多个等大的 正方形网格(如1000mX 1000m),对于未连成片的建成区,正方形网格可以不衔接。网格中水 面面积或无法监测的区域(如:禁区)面积为100%及非建成区面积大于50%的网格为无效网格。 整个城市建成区有效网格总数应多于100个。 4.2.2在每一个网格的中心布设1个监测点位。若网格中心点不宜测量(如水面、禁区、马路行 车道等),应将监测点位移动到距离中心点最近的可测量位置进行测量。测点位置要符合GB 3096 中测点选择一般户外的要求。监测点位高度距地面为1.2?4.0 m。 4.2.3监测点位基础信息见附表1规定的内容。 4.3区域监测的频次、时间与测量量 4.3.1昼间监测每年1次,监测工作应在昼间正常工作时段内进行,并应覆盖整个工作时段。 4.3.2夜间监测每五年1次,在每个五年规划的第三年监测,监测从夜间起始时间开始。 4.3.3监测工作应安排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每个城市监测日期应相对固定,监测应避开节假曰 和非正常工作曰。 4.3.4每个监测点位测量10 mm的等效连续A声级(简称:等效声级),记录累积百分声级 Z州、和牛不准偏差(SD )。 4.4区域监测的结果与评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