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微波加热固体物质产生的温度变化情况 (所有实验都是在室温下进行的) ? ? 物质 A 升温/oC 微波作用时间min ? ? 物质 B 升温/oC 微波作用时间min Al C Co2O3 CuCl FeCl3 MnCl2 NaCl Ni NiO SbCl3 SnCl2 SnCl4 ZnCl2 577 1283 1290 619 41 53 83 384 1305 224 476 49 609 6 1 3 13 4 1.75 7 1 6.25 1.?75 2 8 7 ? CaO CeO2 CuO Fe2O3 Fe3O4 La2O3 MnO2 PbO2 Pb3O4 SnO TiO2 V2O3 WO3 83 99 701 88 510 107 321 182 122 102 122 701 532 30 30 0.5 30 2 30 30 7 30 30 30 9 0.5 A列是在1 kW微波炉(2450 MHz)中,用25g样品,并放入1000 mL水以吸收过剩微波能。B列是在500W微波炉中,用5~6 g样品。 * * F–掺杂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LiFePO4/C和LiFe(PO4)0.97F0.09/C的循环曲线 * * LiFe(PO4)0.97F0.09/C材料的XRD精修 LiFe(PO4)0.97F0.09/C atom x y z Li 0 0 0 Fe 0.28272 0.25 0.97679 P 0.09538 0.25 0.42023 O1 0.09852 0.25 0.74852 O2 0.45930 0.25 0.21114 O3 0.16714 0.04491 0.28590 Li–O键长增加,Li+扩散得到改善 P–O键长减小 ,结构更稳定 * LiFe(PO4)1-xF3x/C样品具有橄榄石型晶体结构,晶形较完整,结晶度高,F–掺杂和碳包覆均未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 LiFe(PO4)0.97F0.09/C样品在0.1C倍率条件下进行充放电,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也达到了165.6 mAh/g。即使在5C倍率条件下进行充放电,其放电比容量也能基本稳定在120 mAh/g。LiFe(PO4)0.97F0.09/C样品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较佳的倍率性能及优良的循环性能,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嵌锂钒系磷酸盐正极材料 ①Li3V2(PO4)3 ②LiVPO4F 氟磷酸化合物LiVPO4F是第一个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氟的磷酸化合物 理论比容量为165mAh/g 充放电平台在4.2V左右 ③LiVOPO4 LiVOPO4存在?相和?相两种晶型结构,理论放电理论比容量165mAh/g,放电平台在4.0V左右 嵌锂钒系磷酸盐制备方法 高温固相法 碳热还原法 溶胶-凝胶法 微波法 水热法 钒系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具有高的充放电平台和理论放电比容量而成为继LiFePO4之后的又一研究热点。目前研究比较多的还是集中在Li3V2(PO4)3,这种材料虽然有着197mAh/g的理论放电比容量,由于拥有多个充放电平台的特点限制了它的实际应用。虽然其他类型的钒系磷酸盐材料仅处于材料合成和性能评估初始阶段,但是LiVPO4F和LiVOPO4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逐渐受到重视,有望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而关于它们的制备和性能改善仍然是这一领域的前沿性课题。 高能量锂钒氧化物正极(LiV3O8、V2O5、VO2) 优点是理论容量高,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制备容易; 缺点是循环寿命低,倍率性能差。 以DMF为溶剂,基于奥氏熟化扩散机制溶剂热合成了金属氧化物V2O5核壳微球结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生长过程中,奥氏熟化对中空结构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V2O5核壳微球的平均粒径大小为1.5 μm,外层壳的厚度约为150 nm。在0.2C电流密度 (60 mA g?1)下,第一次充电比容量为280 mA h g?1,3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容量为220 mA h g?1,约为初始容量的79%,同时V2O5核壳微也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奥斯瓦尔德熟化(或奥氏熟化)是一种可在固溶体或液溶胶中观察到的现象,其描述了一种非均匀结构随时间流逝所发生的变化:溶质中的较小型的结晶或溶胶颗粒溶解并再次沉积到较大型的结晶或溶胶颗 粒上。 V2O5核–壳结构微球正极材料 前驱体的XRD 衍射峰可以归属为 斜方相V2O3 ;通过后续的氧化结晶处理转化为具有层状结构正交相 V2O5,层状结构的V2O5非常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 溶剂热结晶实验参数 (V2O3): 有机溶剂: N,N-二甲基甲酰胺, 反应物: 乙酰丙酮钒(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