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市场价格差可能产生两种情况: 一是B国家其生产者倾向于生产更多的大米,而A国倾向于生产更多的小麦,从而满足各自的需要; 二是B国将自己生产的小麦出口到国外换大米,而A国相反。此时,国际贸易既不是由技术差异造成的,也不是由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造成,而是由两国的偏好差异决定的。 根据重商主义的观点,一国必须保持贸易顺差。在两国模型中是否可能?为什么? 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利弊时,有人说“为了能够打开出口市场,我们不得不降低关税,进口一些外国产品。这是我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请分析评论这种说法。 在两国模型中一国的贸易顺差等于另一国的贸易逆差,不可能出现两国都顺差的情况,重商主义贸易顺差的目标必有一国无法实现。 这种说法实际是“重商主义”,认为出口有利,进口受损,实际上降低关税多进口本国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把资源用在更加有效率的产品生产中去再出口,能大大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对一国来说反而是好事。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 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 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 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加拿大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4) 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单位;中国应专业生产小麦,数量为800/4=200单位。 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由于B国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A国,所以B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 由于衣服的劳动资本比例高于食品,所以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 A国最多能生产160/3单位的衣服和50单位的食品;B国最多能生产40单位的衣服和40单位的食品。 (4)根据H-O模型的结论,服装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应由劳动充裕的国定即A国出口,食品为资本为密集型的产品应由资本充裕的国家即B国出口。 自然资源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美国非常依赖几种资源产品(如木材、矿产品)的进口,而这些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自然资源禀赋理论:各国自然资源蕴藏状况不同,而经济发展所需资源往往相同,客观上产生了国际贸易的需要。 需求偏向:美国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大于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抵消了美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 →从需求角度解释产品价格差异与贸易的理论。 其他解释: 小岛清:H-O所指的“生产要素丰裕度”是考虑价格因素的,而里昂剔夫指的是单纯的生产资料的技术配比。 罗纳德·琼斯:不同国家生产同种产品的生产技术可能不同,一种产品在一国是资本密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