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时代背景 2、字词疏通 3、整体感知 4、巩固训练 写作意图: 希望北宋统治者以六国灭亡为教训,不重蹈覆辙,表现了一个进步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忧国情怀。 老泉论六国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而卒以此亡,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 ——明 何仲默 老泉论六国之弊在赂秦,盖借以规宋也。 ——清 储欣 听课文朗读 注意以下字音 六国互丧 sàng 暴pù霜露 洎jì 草芥jiè 与嬴 yǔ 下咽 yàn 胜负之数shù 六 国 论 一读课文 夯实基础,品味语言之美 学生质疑 集体讨论 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鉴赏结构之美 三读课文 强化巩固,加强积累 借古讽今: 借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方面的借鉴。 文章在一个“赂”字上,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因为作者找到了历史(六国)与现实(北宋)的共同点,六国与北宋都采取屈辱求和的对外策略,从而达到了借古讽今的目的。 练习: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①杜牧:字牧之,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晚唐多事之秋,国势日危而时风淫靡。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当来到当时还是一片繁华的秦淮河上,听到酒家歌女演唱《后庭花》曲,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②后庭花:歌曲名,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泊秦淮》运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古”是指后陈,“今”是指晚唐。诗中说,金陵歌女“不知亡国恨”,还唱着那《后庭花》曲。 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不惧亡国,只知享乐,国家危在旦夕。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四读课文 拓展训练,培养能力 1.父子两文的共同点是: 2.父子两文的不同点是:(1)洵文的中心论点是: 辙文的中心论点是: 结语: 历史是一份丰厚的遗产,从历史中学习前人的智慧,使自己变得明智;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使自己少走弯路。用心倾听历史的回声! 作业: 请比较阅读苏洵 、苏辙《六国论》的不同,感受智者对 历史的 思考。 * .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苏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哪样菜,哪样菜就归谁 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 导入课文 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 请大家想一想:苏轼行了个什么酒令?( ) 嬴政并吞六国 [战国七雄]— (秦 -楚- 燕- 韩- 赵- 魏- 齐) 秦—强楚—大 齐—富 [合纵]-------------苏秦 [连横]--------------张仪 (请同学根据历史、文学知识讲述) 六 国 论 苏洵 六 国 论 (宋 苏洵) 一、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Starter Unit 1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文旅集团招聘笔试试题附答案详解.docx VIP
- 20道中谷海运集团船舶船舶电机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常问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pdf VIP
-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docx VIP
-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课堂检测练习题(分单元课时编排,共28课)(2021新版).pdf VIP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Starter Unit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盘扣架分包合同范本7篇.docx VIP
- 工业设计方法学全解.ppt
- 2024河南郑州文化旅游和体育集团有限公司社会化公开招聘3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招标代理档案管理制度.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