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经济学的概念常识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经济学的概念常识 家庭和社会或者国家有许多共同之处。 例: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决策。家庭必须考虑到每个成员的能力、努力和愿望,才可以在各个成员中配置稀缺资源。 一个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决策。社会要决定做哪些工作、由谁做这些工作。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资源的管理就是重要的。 2.1经济学的概念内涵 《中国大百科全书》 萨缪尔森《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 莱昂内尔《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 经济学是以人们在稀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选择,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为核心研究对象,并进而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去研究其他有关社会现象的一门社会学科。 2.2经济学的流派分支及核心假定 2.2.1经济学的理论流派 一提起流派这个词,让人不禁联想起经典武侠小说里峨眉派、昆仑派、武当派、少林派、崆峒派等,为争天下第一,不停的挑战其他派系,在武功上一较高下。当然,也不乏有志之士,取各派之精华,集天下之大成,终成一代宗师。 一如各大门派的争斗推动武术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也是在各大流派的论战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研究各个流派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了解它是如何为发展经济服务的,这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西方经济学发展变化的趋势,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而且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参考的价值。 西方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目前采用西方现代的主流分类方法。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及新兴古典经济学。主流的经济学教材普遍以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知识的新古典经济学为主要蓝本。 经济学流派的发展演变 近代西方经济学的产生(16~17世纪) 随着作坊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变、农业的商业化以及大规模贸易尤其是远洋贸易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经济学的最初形态:重商主义。重商主义认为贵金属(金银)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在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下半叶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近现代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三次革命 (1)第一次革命:“古典革命” 古典革命的对象是重商主义,它促成了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代表任务为有着经济学史上牛顿之称的亚当·斯密,其代表作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古典经济学的出现确立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即经济人假设(人都是利己的,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认为利己心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首次确立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迄今为止,人类的主流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国富论》的基础之上的。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 斯密处于英国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制转变的时期,国内还存在着相当多封建经济,贵族地主在政治上还处于支配地位,这就决定《国富论》在反对重商主义的同时,必须反对封建主义。因之,该书既攻击特许公司的垄断,也攻击地主阶级的不劳而获。斯密深知,不这样便无法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路。 ????《国富论》出版不久,便对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影响。1778年和1780年英国先后开征房产税和麦芽税,似受它的启发;而最著者则为1786年的英法商约。其互减关税的规定,与重商主义的作法大相径庭,显系符合斯密的自由贸易主张的。1784年对东印度公司建立政府监督的法案,则以其限制特许公司的权力而受到他的赞扬。 ???? 1777年斯密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和盐税专员,移居爱丁堡。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逝世。终身未婚。 (2)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 边际革命的代表人物有杰文斯(《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和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新古典经济学提出用主观价值(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取代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将需求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同时促成了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之后,1890年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对经济学进行再次大综合:提出把主观价值理论与客观价值理论相结合,运用均衡价值(价格)论为价格分析提供了有用工具,构建了新古典的分析框架,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在西方国家理论界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直是新古典经济学。但是在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面前,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面对生产过剩和严重失业,却显得无能无力。 马歇尔 Mɑxieer Alfred M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