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制度与经济增长(2) 什么是李约瑟之谜? 中国经济增长解读有何矛盾? 什么决定科技发明的命运? 资源禀赋与社会制度的关系怎样? 8.2中国经济增长困惑 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并延续到当代的世界古代文明。 a.增长之迷 李约瑟之谜和“韦伯疑问” 两难问题:为什么历史上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却大大落后了? 麦迪森考证,在公元0年,中国汉朝和欧洲罗马帝国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18世纪亚当·斯密也曾指出:“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肥沃,耕作最精细,人们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b.学者解读 明朝中后期(1500~1644),中国的经济增长已陷入斯密所说的“停滞于静止状态了。” 此时欧洲社会在“商业革命”和民族国家两个轮子的驱动下,相继驶入了 农业革命(15~18世纪)和其后的工业革命(17~19世纪) 问题:中国为什么落后? 李约瑟 中国官僚体制重农抑商,妨碍了科技发明与生产的结合和科技革命的出现。 此时欧洲是封建贵族体制,有利于重商主义精神的培养。随着封建贵族体制的崩溃出现了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 林毅夫 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原因不在于恶劣的政治环境抑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创造力。 在于科举制度提供的激励机制,使得有天赋、充满好奇心的天才无心学习数学和可控试验。 导致对自然现象的发现停留在偶然观察的原始科学的阶段,不能变为依靠数学和控制试验的现代科学。 赞同李约瑟 天下英雄,入我彀矣 科举制度,维护统治的帝王之术 所以,不能越所谓帝王利益的雷池半步:“文字狱”的灭门之灾 帝王之术怎么可能与科学研究必须坚持的独立、怀疑和探索的精神可谓不共戴天、冰炭不容。 科举考试怎么可能考数、理、化? c.两种命运 中国古代甚至不需要搞一次幻象的“科学革命”,若能能够用好已有的“四大发明” 就足以给社会带来天翻地覆的进步。 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再多的科技岂不也是摆设吗? 四大发明由怎样的意义呢? 马克思: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鲁迅: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人却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胡适:中国的人文科学创造了更多的书本知识,而西方的自然科学却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科举制度 在古代中国成为禁锢民智的帝王之术。 1791年引入法国,迅速发展成为西欧国家普遍采用的文官制度。 c.成败分工 历史上的中国 第一,大一统国家制度,实现了安全保障、产权制度的分工经济和规模经济; 第二,黄河、长江流域广阔腹地,实现 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经济和规模经济。 近现代的中国 第一,王权至上迫使全体国民接受“官本位”这个唯一的“最大化”价值取向。 第二,社会分工、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等,都成为危害“最大化”行为的选择。 8.3分工与制度 二难选择:分工经济(收益)与交易成本之间的权衡(tradeoff)。 作为一种制度,分工开始实际上被资源条件决定。 a.自然分工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只能根据自己所处环境的资源禀赋安排分工。例如,游牧民族、农耕民族、航海民族等;性别分工,男人狩猎、女人采集 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等;年龄分工,老人照看小孩、打理家务,青壮年从事生产、闯荡世界等。 结论:最早分工是自然分工,由资源禀赋决定;最早“制度”是自然分工,由“经济”(条件)决定。 b.社会分工 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交往的范围扩大,其所处环境的资源禀赋已不再是决定分工。 实证分析: 《新大陆经济中的不平等制度和不同增长途径》(恩格尔曼、哈伯、索科洛夫,2000) 资源禀赋差异 中南美洲:矿藏储量丰富、种植高价值作物,大型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 北美洲:冷冻地带、“西进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末)、家庭农场、较为分散。 制度差异 中南美洲:制度不平等,奴隶,土著居民与精英阶层(所有者)在收入和权利巨大差异。 或许还与该地区以西班牙、葡萄牙移民为主有关。 北美州:制度相对平等。分散、独立的家庭农场,欧洲(英国、荷兰)移民为主。 发展差异 两百多年下来,拥有资源优势的中南美洲落后了,拥有制度优势的北美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c.低效率均衡 资源禀赋的差异决定分工,分工决定早期制度。 公平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根源,不公平的制度是经济衰退的根源。 原因: 第一,租金最大化,以社会产出最大化为代价。 第二,弱势人群对现状无能为力,缺乏生产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论:长期来看,相对平等制度,而不是资源禀赋决定经济增长。 d.高效率制度选择 市场:资源被配置效率高。 所有权结构:消除外部性、公地悲剧 社会分工:促进知识、技术内生增
文档评论(0)